专访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年轻科学家正面临巨大压力

2019-05-30 08:40 · angus

菲利普·坎贝尔曾担任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的总编辑长达23年之久,他本人也因对科学的贡献而被授予爵士爵位,被称作“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人物之一”、“是将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期刊置于卓越和诚信的先锋”。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

“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学家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使得有些人会有选择性地使用实验数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爵士(Sir Philip Campbell)一直十分关注年轻科学家及培育健康的科研文化。他认为,如果高校和研究团队都有良好的系统,科研上“走捷径”等现象就可以减少,“这也是《自然》十分关注的事情”。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

菲利普·坎贝尔曾担任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的总编辑长达23年之久,他本人也因对科学的贡献而被授予爵士爵位,被称作“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人物之一”、“是将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期刊置于卓越和诚信的先锋”。

5月25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上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就《自然》杂志独特的简洁风格、杂志对科学界问题的关切,以及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评价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质量与风格

创立于1869年的《自然》(Nature)是世界领先的国际性科学周刊,在科学界享有盛誉。今年恰逢《自然》创刊150周年。这些年来,《自然》如何在投稿越来越多的同时保证期刊质量?

对此,坎贝尔表示,保持期刊质量对《自然》及其所有子刊而言都十分重要,“《自然》的编辑只会专注于寻找最有趣的论文”。随着论文投稿数量的上升,《自然》系列增加了子刊的数量。所以实际上,对于《自然》及其每本子刊,尤其是成熟的子刊来说,并没有出现论文发表数量大增的情况。据坎贝尔介绍,《自然》每年收到大约11000篇投稿论文,发表量约800篇,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中国发表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加,这是否体现了中国基础科研的进展?坎贝尔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这个问题表示肯定。他指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所有期刊上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都在增长。但如果以《自然》系列期刊为例,去看那些发表出来的全球最重要的科学论文,比如最近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发表的,其中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数量也在增加。“多年来,中国在应用研究、材料研究、物理学等领域非常强大”,“近几年又决定大力发展生物学,因而中国在生物学领域也有许多很棒的研究成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与其他学术期刊不同,《自然》刊登的论文通常篇幅较短,一般长度不超5页,字数在3000左右。

对于《自然》论文这种简洁的风格,菲利普·坎贝尔回应说,这些年来,论文其实已经变长了,杂志已增加了论文中图表的数量。如果作者想描述研究方法,任何长度都可以,因为尽可能描述论文的关键细节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实际的结论部分,我们认为简洁是一个美德。”信息应当更有效率且更清晰地进行传播,这就是为什么会让论文长度短一些。

在回答有关论文内容深度的问题时,坎贝尔指出,《自然》论文的语言依然是比较复杂和难懂的。“论文信息的深度,这有时不是印刷版而是网络版,依然不小,篇幅也比较长。”但他也指出《自然》会通过提供论文简介和摘要等方法来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论文。

科学新闻和评论

“我们非常自豪能参与讨论各种重要的国际议题。”

1979年,菲利普·坎贝尔正式踏足学术出版界,担任《自然》期刊的物理学编辑。此后四十年,他一直在科学期刊供职,并在1995年至2018年共23年间担任《自然》总编辑。

在担任《自然》总编辑的23年中,科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

坎贝尔认为,大的改变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分享和发布信息的方式都因此被改变”,他表示,互联网允许信息自由流动,大大加快了科学发展。

对《自然》而言,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在坎贝尔的推动下发展了《自然》的杂志部分,即新闻和评论板块。坎贝尔说自己非常热衷于这个板块能探讨科学界存在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发生在中国、美国、还是英国等等。

“例如,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就是其中的一大问题。还有,科研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实验室出现了‘走捷径’的情况等,我们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

从2013年开始,《自然》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坎贝尔认为,科学实验室文化也非常重要,值得科学界加以关注,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他国家当然也存在类似情况。

“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尤其是年轻科学家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使得有些人会有选择性地使用实验数据”。坎贝尔认为,如果高校和研究小组有良好的体系,那就能减少这类问题。

坎贝尔说,过去的20年里,《自然》的杂志部分一直在发展强化,积极关注一些重要议题并出版专刊,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科学的大环境。近期,《自然》就聚焦欧洲的科研情况,还刊发了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系列报道。

“享受涉猎广泛”

坎贝尔出生在1951年的英国,他先后获得布里斯托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以及莱切斯特大学高层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

取得博士学位后,坎贝尔曾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很享受科研,但对他人的研究也展现出强大兴趣。“事实上,我对别人的研究比对自己的研究更感兴趣,所以我决定找一份相关的工作”。

1979年,坎贝尔决定离开学术界,以初级编辑的身份加入自然出版集团,担任《自然》的物理学编辑。1988年,他离开《自然》,成为英国物理学会《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创刊编辑,该刊物以科学新闻和评论为主。1995年,坎贝尔回归《自然》杂志,担任总编辑。此后23年,他一直以总编辑的身份负责《自然》杂志的管理,并发展了《自然》的新闻和评论板块。

作为《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的第七位总编辑,坎贝尔在2015年因对科学的贡献而被授予爵士爵位。2018年,他履任新职,出任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负责整个集团的编辑政策。

坎贝尔同时还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员,他在《物理世界》、《自然》等刊发表过科学论文及众多文章,并为英国的报纸、《新科学家》、《经济学人》等大众出版物撰写过文章。

采访中,坎贝尔表示,他一直很享受涉猎广泛,对所有科学领域都感兴趣,“真正有趣的是,观察不同学科会如何出乎意料地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