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药公司里的中国科学家们

2014-03-27 06:00 · donna

美国制药公司里的中国科学家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肖君,曾经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留美药学博士,定居美国十几年,现任职世界制药巨头美国研发中心科学家。她从一个侧面谈了谈她眼中的中国科学家们。


一晃来美国已经十几年了。岁月匆匆,我在这家世界制药巨头工作也将近十年,这十年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本文只是从一个侧面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们。强调科学家是因为本人和周围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做药物研究,对研发领域有着很深的了解。

美国制药公司的其它部门里也汇聚着中国大陆来的精英,比如统计,那里的同胞大多是出身数学专业,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们转行去做统计比较困难,最省事的选择就是做与自己本科专业相近的工作,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在美国得到硕士以上的学位。

研发部门的老中们相对集中在几个部门:早期研究、分析、药代动力学等等。这些部门的性质让中国理科生的特长更能发挥出来:侧重于动手和动脑,需要深入思考,独立工作,而且不擅长与人合作及交流的缺点也能得到掩盖。

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不处于关键决策性位置,责任比较小。中国理科生细致认真,遇错误找自己问题绝不推卸责任的特长不会给本部门领导带来麻烦。所以这些部门的老中们常常会得到与其它种族的科学家们同等待遇,提拔时也不会被刻意绕过。

其它部门也零零星星的有个把老中担任中层职务,但他们大多不成气候,过春节吃个饭什么的还要等中国人多的部门邀请。

公司里的中国同事们大多集中在两个年龄段:五十多岁和四十岁上下。五十多岁的同事们相对来说出身比较“高”,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年间出国的时候都需要有海外关系,这些人中父母是博导八十多岁还在带研究生的并不少见。

四十上下的同事们则多是自己考G考托奋斗出来的,家庭出身从农民到公务员遍布各行各业。有人要问为什么没有更年轻的呢,可能911以后美国经济衰退,好多公司不再雇佣没有绿卡的人了,而这也确实难住了不少读书出来的学子们。

曾经听到过一个说法:每个中国人都是他出国时祖国和个人思想及经济状况的活化石。看看周围的同事们禁不住偷笑。比如黄珊,一个来自大上海的中年妇女,一年四季的高跟鞋超短裙,因为鞋跟太高多次受到实验室安全监督的警告。老黄隔三差五还穿着dress上班,遭洗玻璃瓶大妈议论是不是来开party。

她的隔壁同事老年则是个凤凰男。他自称是家里的老十,小时候吃饭都得抢。如今位居主任科学家的老年却不忘本,天天头顶乱发拎个塑料袋内装一个花生酱三明治当午饭。每周六的固定节目则是去costco买只烤鸡,夫妻俩能吃一个周末,下周鸡架熬汤还能撑几天。

虽然我们这些华裔科学家们外包装与周围不搭,但工作质量和态度却有目共睹。与其它各行各业一样,有难度的工作通常会被领导优先考虑,吃力不讨好的项目也都毫无悬念地落到自己脑袋上。于是每逢节假日的头天下午,老美老印们早早就溜了,我们的老中同事们却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这些国内各名校的精英们为什么会卧薪尝胆地在一个个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很少跳槽呢?对我而言其实原因很简单,奋斗了太多年,已经累了,或者说没有斗志了。其他人也许有人跟我一样,也有不少人是为了孩子,工作只是一份薪水而已。

每年春季大学入学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中国同事们最兴奋的时候。几乎人人奔走相告,谁的孩子进了哪所名校,得到了哪些奖项,听到别人的孩子跳了龙门也都由衷地为那家父母高兴。在异国他乡我们自己的奋斗已经可以看到终点,接下来就看孩子们了。

备注:本文来自“宁静访谈录”微信(ID: ningjingfangtanlu),本文作者为肖君。肖君,曾经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留美药学博士,定居美国十几年,现任职世界制药巨头美国研发中心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