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美国科学院院士Tilahun Yilma:中国要给年轻科学家更多机会

    Yilma今年73岁,如今,他在亚洲有很多学生。回想起过去的经历,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感慨:“亚洲学生是最理想的学生。”
    2016-12-09
  • 差一点放弃科研的他,发现了抑癌基因的关键

    今年,拉斯克基金会将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 Kaelin)教授、牛津大学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Ratcliffe)教授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Semenza)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揭晓氧气相关信号通路上的贡献。
    2016-12-06
  • 他是北医毕业的第一届全科医生,他留在了社区

    困难有很多,但总有一些人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北医全科医学2015届优秀毕业生姚弥就是其中一位。他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他是北大医学部培养的第一批全科医学人才。
    2016-12-03
  • 程京院士再度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11月26日,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荣获本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颁奖典礼由奖励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饶子和主持,此次共有14名科学家获奖。
    2016-12-02
  • 王红阳院士Hepatology解析肝癌患者中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EPO/EPOR可被视为具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肝癌患者的一个治疗靶标。
    2016-12-05
  • 【视频回顾】朱冰VS饶毅: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

    11月30日,两位生物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冰老师,针对“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2016-12-01
  • 罗氏集团施万:专注创新 引领全球个体化医疗发展

    日前,在“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认可中国在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施万博士表示,罗氏愿意积极参与到中国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进程中。
    2016-12-01
  • 2017医药研发管线前瞻(一)

    如今的医药行业正充满自信地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复杂而高端的疗法似乎离最终的上市批准已经触手可及。细胞再生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和癌症免疫组合疗法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也正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迈进,有望给医疗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2016-12-01
  • 高福院士发表抗PD-1或PD-L1抗体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展望文章

    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了发表PD-1/PD-L1抗体展望,高福院士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谭曙光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2016-11-29
  • 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14位科学家获奖(丁健、程京、李兰娟……)

    2016年11月26日,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2016年度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