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如方:“孤儿药”研发,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9月18日,由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主办,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为与会者做了“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的致辞,他从患者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孤儿药”研发既是处在最坏的时代,又是处在最好的时代。
    2015-09-18
  • Nature:李兰娟院士答同行关于“肝硬化研究成果”质疑

    9月16日,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撰写文章,回复了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及McGuire VA中心的Jasmohan S. Bajaj对于课题组一项肝硬化研究成果提出的质疑。
    2015-09-18
  • 中青报:施一公背后三名“85后”同样值得关注

    记者9月1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施一公已正式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此前,在回应担任副校长后如何平衡科研和行政工作时,施一公曾表示,“我有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过去我已经挺忙了,但教学和科研是不会丢掉的。”
    2015-09-17
  • 陈凯先院士: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七大问题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陈院士总结了以下七点:1)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药物研发仍以仿制为主,原始创新力不足;2)产业结构亟待升级;3) 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等
    2015-09-19
  • 投资背后的冷思考,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是否过热?

    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深受资本的青睐,是否会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作为提供土地、厂房、资金、政策、人才、信息服务并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的苏州生物纳米园对创业者们有什么期冀呢?如何接地气地理解“精准医疗”的概念呢?来自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的总经理庞俊勇在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解答了这些疑问。
    2015-10-06
  • 华大基因总裁尹烨:基因行业的三种人才,“遗传咨询人才”最缺乏

    基因行业实际上包括了三类人才:第一种是BT人才,即做实验的;第二种是IT人才,即做生物信息的;第三种是遗传咨询人才。目前,最缺乏的是遗传咨询的人才。
    2015-09-17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10月5日揭晓,盘点获奖大猜想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于10月5日揭晓,世界的目光也将再一次聚焦于斯德哥尔摩,最终花落谁家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预测,以供大家分享。
    2015-09-16
  • 生物科技资本神童:29岁身家7亿美元,拯救被遗忘的药物

    相反,他携新婚妻子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让她见证自己敲响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交易的上市钟。还有什么能够比一天之内账上增加数亿美元财富更浪漫的呢?
    2015-09-19
  • 卫计委李青:“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意味着什么?

    此次,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把责任下放到医疗主体,只要规范的开展了医疗,后果自负。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既放开了社会创新发展的活力,又减轻了自己承担责任的负担。
    2015-09-15
  • POCT 行业专题报告:快速发展的 IVD 细分领域,关注技术创新能力

    为什么选择 POCT 行业?技术优势(时间短、空间广、易操作)+医疗形式(心理、政策、疾病发展)的改变共同促进我国 POCT 行业保持 20-30%的快速增长。
    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