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玉米品种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种植的两种新的玉米品种有望能为非洲的3亿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这两个品种都具有抗旱能力,其中一个利用传统育种方法获得,而另外一个则是转基因高产品种。后者引入的基因来自于土壤中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和玉米都具有乳腺叶状囊肉瘤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该基因能使生物适应
    2010-05-02
  • 荷兰发明家发明可使植物在沙漠成活的灌溉系统

    最近荷兰发明家发明出一种新型自灌溉系统,可以令植物在世界各地的灌木地带、岩石地表、山区、沙漠或任何其它艰难的地区茁壮成长。 这种自灌溉水箱Waterboxx由格洛艾西斯(Groasis)公司开发,可以捕捉雨水以及空气中的凝结水,为植物提供水源,这样,即使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植
    2010-04-14
  • 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近日遭遇严重的蝗虫灾害

    据德国《柏林日报》和英国《泰晤士报》消息,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近日遭遇严重的蝗虫灾害。4月上旬以来,大批蝗虫席卷东南部的4个州,覆盖约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专家预计,蝗虫灾害可能向内陆地区蔓延。 受灾区域包括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
    2010-04-18
  • 林业局:桉树是“抽水机”导致干旱的说法缺乏证据

    采访嘉宾 谢耀坚: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少雄: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 桉树是不是传言中的“抽水机”?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耀坚介绍说,目前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260万公顷,其中80%左右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省份,云南、四川、湖
    2010-04-16
  •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方式也各有特点,对中国农业的
    2010-04-20
  • 中国大豆产业危机下的突围之路

    中国大豆产业危机 大豆,我国古称“菽”,为五谷之一,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原产于我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2%,但如今仅位居世界第四,前三名美国、巴西、阿根廷2008年的产量分别为8050万吨、5760万
    2010-04-21
  • 生物农业正式列入无锡农业发展的重点

    《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近日通过专家论证,生物农业正式列入无锡农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规划》,无锡生物农业集聚区以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和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太湖生命科技园主要用于生物农业工程中心、生物信息科技研发中心等建设,并承接生物种苗、生物制剂、生物传感器等重
    2010-04-27
  • 农业部:“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12日正式开始运行

    4月12日,农业部办公厅下文公布了《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建设运行方案(试行)》,标志着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正式开始运行。 运行方案提出,用3―5年建成覆盖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络,以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热带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热带农业产业结构的引
    2010-04-23
  • 我国初步搭建起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研发架构

    日前,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植业管理司在广州共同举办的植保领域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交流会上了解到,通过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我国已经初步搭建起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治理的研发架构。 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农业部通过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重点加强了对农作
    2010-04-22
  • 加快品种选育推广 促进木薯产业发展

    近日, 广西木薯研究所201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来自国内木薯育种、加工相关领域的最高权威专家和淀粉、燃料乙醇的企业代表,就广西 “十二五”木薯产业发展及自治区主席基金项目任务分配、工作安排进行深入探讨。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是全国最早开展木薯研究的单位之一,承建有
    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