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与中医药为胰腺癌药物研发带来新希望

2012-01-03 07:00 · yiqi

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是最低的:1年的相对存活率是26%,5年的存活率只有约6%。被诊断为胰腺癌等于说是判了死刑。在美国,每年超过36000人死于胰腺癌。据估计,2011年美国新诊断胰腺癌患者将达到44030人,约37660人将会因这种疾病去世。

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是最低的:1年的相对存活率是26%,5年的存活率只有约6%。被诊断为胰腺癌等于说是判了死刑。在美国,每年超过36000人死于胰腺癌。据估计,2011年美国新诊断胰腺癌患者将达到44030人,约37660人将会因这种疾病去世。

导致该病患者存活率极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胰腺癌患者在早期很少表现出特定的疾病症状,超过90%的患者直到肿瘤晚期阶段才会被发现患病;二是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很有限。胰腺癌有如此高的死亡率,无疑迫切需要疗效更好的药物治疗。

同其他药物一样,开发胰腺癌治疗药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有两个原因:在制药公司看到研发中的药物治疗效果之前,大多数受试患者便会死亡;从商业角度看,高死亡率疾病的投资回报率不那么乐观。鉴于这些原因,一般很少有制药公司愿意开发胰腺癌治疗药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一现象正在发生着改变。

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选择

美国肿瘤基金会(NFCR)癌症靶向治疗中心也正在致力于开发新的和更有效的胰腺癌治疗药物。在该中心主任Daniel Von Hoff博士和研究员Laurence Hurley博士的带领下,研究人员正试图通过干扰促进胰腺癌生长的分子,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即癌症靶向治疗(胰腺癌细胞往往会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发生抵抗,靶向治疗可为杀死耐药癌细胞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目前,FDA批准的治疗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厄洛替尼(商品名Tarceva),可靶向作用于一种引起癌症生长的分子。不过患者应用这种治疗药物获益较小。过去的两年里,NFCR癌症靶向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寻找提高厄洛替尼疗效的方法。他们已经确定了候选基因和基因抑制剂——在胰腺癌细胞株和复杂的肿瘤模型研究中,能够显著提高厄洛替尼的治疗效果。研究者计划把研究进行到下一阶段:基因抑制剂与厄洛替尼联合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这两种靶向治疗药物的组合为进一步战胜胰腺癌,延长患者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药越来越受重视

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由于缺乏作用机理的科学证据而被现代医学视为“替代疗法”。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陈云驰(音译)博士从1700年前的由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提取出了具有活性的中药混合物PHY906,并在最近完成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结果:证明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胰腺癌、结肠癌和肝癌。PHY906还可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实验室研究表明,PHY906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正在努力通过肿瘤细胞株和肿瘤模型以确定PHY906是如何发挥抗癌作用和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的。如果此药的试验能够获得成功,PHY906可能成为第一个获FDA批准的口服抗肿瘤中药。这一突破性研究使得研究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发生着转变——使用这些古老的药物可能会重新打开治疗癌症新方法之窗,并有可能成为医生治疗许多癌症患者的新的和更有效的选择。

最具希望的5种胰腺癌新药

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寻求解决治疗胰腺癌的药物,美国咨询公司Fiercebiotech最近总结了制药行业最有前途的5种胰腺癌治疗药物。

NO.1  Ganitumab (AMG 479)

安进公司的晚期胰腺癌的候选药物ganitumab(AMG479)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旨在阻止一种肿瘤生长未受抑制的化学信号。ganitumab靶点是1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IGF-1R对细胞生长和生存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进公司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抑制IGF-1R延缓胰腺癌肿瘤的生长和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

在中期阶段的研究中,患者接受ganitumab联合标准的胰腺癌治疗药物吉西他滨治疗6个月后,总生存率为57%,高于单用吉西他滨的50%的总生存率。美国投资资讯及分析网站Seeking Alpha注意到,ganitumab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8.7个月,标准疗法为5.9个月。今年年初,安进公司启动了ganitumab的Ⅲ期研究。到2013年10月,这一纳入825名患者的研究的结果将会公布。

安进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佩德罗贝尔·特兰介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癌症的发展尤其是在调节细胞存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anitumab是第一个专门靶向作用于这些生长因子受体而又与密切相关的胰岛素受体无交叉反应的药物。

Ganitumab的开发由安进公司与日本武田合作进行。2008年,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安进公司授予武田ganitumab在日本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权。

NO.2  GV1001

GV1001是由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资助韩国公司KAEL-GemVax开发的一个胰腺癌治疗疫苗。GV1001目前在英国的53家医院对不适合手术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进行晚期临床试验(TeloVac研究)。TeloVac研究招募了1100多名患者。

GV1001是由存在于癌细胞表面上的蛋白质端粒酶片段组成,该疫苗可促进免疫系统细胞识别端粒酶。随着免疫系统对蛋白质的识别,研究人员希望机体和标准的化疗药物联合能发现和摧毁胰腺癌细胞。患者在使用GV1001前15分钟应用一种名为GM-CSF的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髓样干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研究人员称此举可提高疫苗的疗效。

TeloVac试验比较了GV1001+吉西他滨和希罗达的效果,预计2012年年底将会公布研究结果。GV1001同时在美国和挪威进行研究。

NO.3  HyperAcute Pancreas

目前,NewLink Genetics公司正在对HyperAcute Pancreas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对大约700名1期和2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HyperAcute Pancreas是一种癌症免疫疗法药物,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癌。HyperAcute Pancreas作为手术后胰腺癌的辅助治疗已获得FDA快速审评通道和孤儿药地位。

HyperAcute Pancreas是由两种相同剂量、非患者特定胰腺癌细胞系通过遗传设计表达的一种称为α-Ga的酶组成。这种酶在人胰腺癌细胞中是不存在的,但NewLink Genetics公司通过遗传设计的胰腺癌细胞与自然形成的疾病具有一些相同的分子。NewLink Genetics公司认为机体将会攻击遗传设计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破坏疾病的自然发生过程。

2010年5月,NewLink Genetics公司在结束一项HyperAcute Pancreas联合标准药物对70名患者进行治疗的结果显示出积极性后,开始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达到了既定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4.2个月的主要目标,试验也达到了总存活率的次要终点,接受HyperAcute Pancreas疫苗治疗的患者一年后存活率为86%,HyperAcute Pancreas高剂量治疗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5.3个月。

截至今年9月,该公司在美国52家医院为晚期试验招募了1161例患者,预计到2013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

NO.4  GI-4000

GlobeImmune公司开发的Tarmogens技术是用于研究治疗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的靶向分子免疫原。利用Tarmogens技术开发的肿瘤候选物GI-4000,是一种治疗Ras蛋白变异引起的胰腺癌疫苗。

GlobeImmune公司的Tarmogen技术通过使用转基因重组贝克酵母菌进行表达目标蛋白,进而刺激免疫系统的T细胞对抗预期的靶点。GlobeImmune公司CMO和研发部副总裁大卫·阿潘乐称:“我们使用重组贝克酵母菌,主要是因为它对免疫系统产生可怕的威胁。通过对贝克酵母菌进行遗传修饰使其携带突变的Ras蛋白,再把这些携带热灭活蛋白的贝克酵母菌注射到患者体内,以促使免疫系统攻击的这些‘骗子’(携带热灭活蛋白的贝克酵母菌)。免疫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消除身体其他部位的Ras蛋白。”

GlobeImmune公司在两年前已经完成了GI-4000治疗胰腺癌Ⅱ期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工作。部分结果预计在今年年底公布,全部结果预计2012年年中公布。

NO.5  MM-398

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用于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治疗的药物,Merrimack Pharmaceutical公司的MM-398也许可以为上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中期研究显示,MM-398可能具有很好的前景,Merrimack Pharmaceutical公司计划MM-398在今年年底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MM-398属于纳米药物,由已批准的化疗药物伊立替康通过微小的脂质体颗粒封装,提高其抗癌疗效。在最近的一项无对照Ⅱ期临床试验中,40名胰腺癌症患者服用此药物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4周,1/5的患者存活期超过1年。

Merrimack Pharmaceutical公司计划公开募股1.72亿美元,其中1700万~2200万美元用于MM-398的Ⅲ期临床试验。预计纳入转移性胰腺癌患者250例,比较MM-398和化疗药物5-FU与亚叶酸钙等化疗药物的疗效。这一试验将决定着MM-398是否会进入胰腺癌的市场。

今年7月,FDA批准MM-398作为治疗胰腺癌患者的孤儿药地位。如果该药获得批准,Merrimack Pharmaceutical公司将有7年的市场独占权。

 

The Four-Herb Chinese Medicine PHY906 Reduces Chemotherapy-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Wing Lam, Scott Bussom, Fulan Guan, Zaoli Jiang, Wei Zhang, Elizabeth A. Gullen, Shwu-Huey Liu and Yung-Chi Cheng

PHY906, a four-herb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first described 1800 years ago, decreases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induced by the chemotherapeutic drug CPT-11 (irinotecan), as shown in a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Similarly, in a murine colon 38 allograft model, PHY906 increase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CPT-11 while decreasing animal weight loss caused by CPT-11. Here, we have further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HY906 on the intestinal toxicity caused by CPT-11 in mice. PHY906 did not protect against the initial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triggered by CPT-11 in the intestine, but by 4 days after CPT-11 treatment, PHY906 had restored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by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intestinal progenitor or stem cells and several Wnt signaling components. PHY906 also potentiated Wnt3a activity in human embryonic kidney–293 cells. Furthermore, PHY906 exhibite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mice by decreasing the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or macrophage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expression in the intestine,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HY906 potently inhibited nuclear factor κB, cyclooxygenase-2,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rbal medicine PHY906 can counteract the toxicity of CPT-11 via several mechanisms that act simultaneously.

文献链接: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2/45/45ra59.abstract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