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个与获取药物有关的故事

2011-12-26 11:00 · lobu

2011年是多哈宣言签署十周年,也是决定设立专用基金以抗击发展中国家三大致命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第十年。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医疗护理上仍会遇到很多障碍,无国界医生组织总结了2011年发生的十个与获取药物有关的故事,展现这些辛酸。

2011年10个药物有关故事

2011年是两件重要事件的十周年,它们皆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有能力获得具质素而价格又可负担的医疗护理。

首先是多哈宣言(Doha Declaration)的签署,各国政府确认把病者健康置于贸易之上的需要──获取可负担药物凌驾于知识产权。但十年过去,发展中国家仍然继续在获取药物的事情上争扎。

印度是一条关键的断层线,发展中国家所用的大部分具质素和价格可负担的药物都在印度生产,但该国却受到药厂和富裕国家的持续攻击,打击其仿制药的生产。其它中等收入国家也日益面对制药业就药物定价上升的问题。疫苗价格是一个新的争议焦点,而有关争论将会持续,目前全球最大的疫苗买家刚首次公开其购买的疫苗价格。

2011年也是决定设立专用基金以抗击发展中国家三大致命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第十年。捐助机构或国家透过全球基金(Global Fund),将前所未有的大量拨款用于挽救生命。但十年过去,一些捐款国在严峻的金融问题打击下离弃了全球基金,令全球健康面对资金急降的问题。

若全球的健康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未获重订优次,最新的科学进展和政策改善也变得脆弱不堪。今年,一项重要的临床测试总结出艾滋病病毒治疗是一种预防方式,为扭转艾滋病疫症迎来一丝希望;可是,要把这个研究结果具体化,就要进一步扩大治疗规模。目前接受具质素的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病人仍然非常少,尽管已有新的诊断工具可望打破药物需求少和供应有限的恶性循环。今年有一笔拨款旨在改善现有的疟疾治疗,但却令药物原材料价格上涨三倍,叫人质疑拨款的成效。

当然,不是所有事情均与这三大疾病有关。陷入营养不良危机的儿童正开始接受更切合他们营养所需的食物援助,但在最新的媒体关注热点以外,数以百万计营养不良儿童仍然备受忽略。在医学证据支持和政治上优先定位下,扩大美洲锥虫病治疗的规模似乎指日可待,但缺乏药物生产商的重视却令主要的药物短缺。医治隐球菌脑膜炎的新指引为治疗带出前景,但由于难以获得有效和价格可负担的药物,这个新指引犹如一部教科书,纸上谈兵。

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医疗护理上每天均遇到的障碍。无国界医生 “病者有其药”项目同样于十年前成立,尝试与其它组织一起,消除一些妨碍我们作为医疗人道救援组织的障碍,让我们能尽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十年过去,“病者有其药”项目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这场仗还未胜利,前面的挑战仍然艰巨。

艾滋病

“现在有一个全新的希望。我们今天知道,若所有需要医治的人能更早获得治疗,我们能减少新的感染,甚至到一个地步可以击退这场疫症。如果我们有方法做到,将会是相当兴奋的事……”

——无国界医生在南非和莱索托的医疗统筹范卡特森医生(Dr. Gilles VAN CUTSEM)

扭转艾滋病疫情:走在新一轮艾滋病病毒感染浪潮之前

在艾滋病肆虐三十年和导致三千万人死亡后,今年有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均指出,及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不但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也能大大地减低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毒传播风险。这清楚说明了及早治疗艾滋病是一种预防方法。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让扩展规模的治疗计划变得可行和可负担,这也是无国界医生十多年前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艾滋病治疗项目,一直忙于应付的挑战。

无国界医生从经验中学习,如何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令更多人接触到医疗护理,例如把治疗从中央级的医院下放至医疗中心和地区医疗站,让病人在住处附近接受医治;又例如把医疗工作从医生移交给护士,再转移至地区医疗人员,以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确保治疗的价格在病人可负担的水平以内也同样重要。仿制药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过去十年令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价格降低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但在控制药价特别是新的药物方面,仍然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今年六月,各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承诺在二零一五年或之前,让一千五百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治疗。美国政府也承诺在未来两年,将透过其全球艾滋病治疗基金项目,加快接近一倍的步伐让更多人可以接受治疗。

如果扩展治疗艾滋病的目标可在二零一五年或之前落实,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UNAIDS)估计到二零二零年,将可避免七百万宗死亡和一千二百万宗新感染个案。

可是,事实上目前仍然只有一半急需治疗的病人能获得治疗,而早前拨款的急剧下降,也让“无艾滋病世代”的目标愈来愈难以实现。

若今年的政治承诺欠缺实质的财政支持,我们将无法把最近的科学发展具体化,也不能一步步地把疫症终止。

疫苗

“疫苗价格需要回落,令更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受到保护,免被致命疾病袭击。除了其它措施之外,我们更要确保价格的透明度,务求令制药公司尽其所能提供最优惠的价格。”

——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副总干事博曼(Daniel BERMAN)

清晰的疫苗价格令人容易负担

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今年首次公布其采购疫苗的价格后,社会上对于争取更相宜的、用于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疫苗之声音与日俱增。

这事件揭示了不同药厂出售相似的疫苗时,订价上有着极大的差距。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用的五联疫苗(即一支疫苗预防五种疾病),制药公司Crucell的定价,比印度免疫血清公司(Serum Institute of India)高出近四成。

疫苗价格之前一直不透明,买家并没有基准数据参考,以协助他们与药厂协商最佳的价格。现在信息公开,疫苗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很可能令价格下调,意味着更多儿童能够免疫于危及生命的疾病。

此外,无国界医生鼓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疫苗采购者──运用其庞大的购买能力,协商出最相宜疫苗售价。事实上,这方面一直做得不足够。

要疫苗生产商有一个吸引的市场,制造有效而成本低的疫苗,无疑疫苗价格需要达至一定水平,可是,现时的疫苗价格却实在定得太高。

举例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推出的其中一项重点计划“先进市场承诺计划”(Advanced Market Commitment)曾与制药公司洽商,加快生产一种预防肺炎球菌的疫苗。这种疫苗将能挽救许多儿童的性命。然而,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能议得更好的条件,同一笔款额将可为更多儿童提供疫苗注射。

以现时的疫苗价格,失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支持的国家,在维持向人民提供有效的新型疫苗注射问题上继续挣扎。

为健康注资

“全球健康的资金缺口可以用金融交易税所得的款项来弥补。现在是时候为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未来(而不是期货)而作出投资。”

——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艾滋病政策顾问林奇(Sharonann LYNCH)

对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进展受医疗资助缩减的威胁

捐助机构和国家对最严重打击穷人的疾病的捐助已经减少一段时间。然而,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全球基金)在十一月宣布,因为资金不足而取消新一轮的年度拨款,这消息仍然令人震惊。

受助国家现在最早也要等到二零一四年才获得新一轮资助,为更多人提供艾滋病或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又或是开展疟疾的验测计划等。全球基金实施了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案,现阶段防止病人中断治疗──但这种解决方式却令这些国家命悬一线。

过去十年对抗这三大致命疾病所取得的进展,现在正面临风险。最近刚好有一扇希望之窗,把近来科学上的进展具体化,为发展中国家挽救更多生命,确保小区有一个健康的将来,但取消拨款之举却在此时发生。以艾滋病为例,新的证据显示治疗本身可以减慢病毒传播,从而扭转艾滋病疫情;新的医学进展亦显示,针对重症疟疾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每年可以挽救数以十万计儿童的生命。

鉴于这些科学前景,现在并不是时候去调低目标,或接受治疗的可及性将要被配给。捐助机构或国家现在必须立即行动,补充全球基金所缺的资金,使得其挽救生命的工作能不被中断继续下去。

除了常规的资助承诺必须得以继续外,也有急切的需要得到新的并且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以弥补缺口。即使捐助国信守承诺,但要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需要和支持医疗革新,仍需要更多努力。

其中一个建议是收取小额的金融交易税,就如较早前欧盟提出的建议般,将一部分的税款拨作全球公共卫生的用途,这将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及人们的生命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这项税款得到二十国集团的支持,其影响将更为庞大。

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艰辛并且复杂的过程,这一点无从隐瞒,但这也是可以完成的过程。得到治疗的人可以痊愈,重新开始生活──然而这需要坚定的政治和财政承诺。”

——无国界医生结核病医疗顾问约希姆斯医生(Dr. Frauke JOCHIMS)

接受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病人灾难地少

过去十年,约有五百万人感染耐药结核病(DR-TB),但各国政府却未有相应地响应治疗日益增多的病人的挑战。

耐药结核病──发生在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反应的时候──大多可以治愈,但因为难以正确诊断,而且治疗昂贵和复杂,不少病人都未被诊断和得不到适当治疗。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不少人视之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突破性进展,包括无国界医生也在七个国家使用该方法。它可以大大缩短诊断病人是否患有耐药结核病所需的时间,由以往的数周缩短到两个小时。尽管检测成本非常高昂,也并不是理想之中的简单,但现在诊断病人变得容易许多,也鼓励政府治疗更多病人。

这亦有助打破耐药结核病药物的恶性循环。在只有很少人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对药物相对低的需求意味着药厂不会投资来扩大生产。没有规模经济和竞争,药品价格继续高企,治疗每个病人的费用平均高达四千五百美元──相对治疗标准结核病的费用为十九美元,治疗耐药结核病的费用要高数百倍。在这情况下,至今接受治疗的病人数目低迷不足为奇。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不足百分之一的耐药结核病人能够接受适当的治疗,而一百五十万人已经逝世。

无国界医生在过去十年治疗的耐药结核病人数目增加一倍,但最近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全球基金)宣布减少拨款,为不少受结核病影响的国家的扩大治疗计划蒙上阴霾。

对仿制药的攻击

“因为某些大公司和政府决定将利益置于人命之上,现在欧盟想把我们带返过去──个我们只能无助地看着朋友和家人与疾病和死亡搏斗的年代。”

——德里艾滋病感染者网络(DNP+)冈托(Loon GANGTE)

印度生产的可负担药物进一步受压

作为“发展中国家药房”的印度,其角色今年再一次受多国政府和跨国制药公司攻击。

继五年前诺华药厂首次试图推翻印度支持医疗健康的专利法其中一个关键部分之后,该公司卷土重来,并进入与印度政府的法庭战的最后一轮──这一次案件在最高法院审理。

如果诺华胜诉,印度将被迫给予药品更多的专利,阻碍仿制药生产商制造较便宜、在其它地方拥有专利保护的药品,进而令那些最有需要的病人得不到新的药物。

同时,欧盟在与印度就双边贸易协议的条款谈判时,继续推动更强硬的知识产权法规。

其中一项毁灭性的条款仍在谈判桌上,该条款允许公司在感到投资受威胁时起诉政府。这一条款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公司有可能阻止政府采取措施来保障公共卫生。以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为例,该公司正利用这项贸易协议条款起诉乌拉圭和澳洲,以推行简装法案为理由,禁止在香烟包装上标示香烟品牌,以作为那些国家公共卫生禁烟运动的一部分。

除了欧盟推动更强硬的知识产权措施外,其它的富裕国家此时亦继续欺凌发展中国家,强迫她们接受自由贸易协议中的苛刻规定。这包括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与印度的谈判,以及美国和数个亚太国家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中的磋商。

疟疾

“能够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疗法治疗疟疾,真的是好事。不过,在急于调低药物价格的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确定诊断的需要。”

——无国界医生疟疾工作小组德斯梅医生(Dr. Martin DE SMET)

资助疟疾治疗试验计划从颠簸中开始

成本高昂是许多非洲人现时未能负担更有效疟疾疗法的主因。但针对这问题所开展的计划,看来亦未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在二零零一年首次表示,应该透过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疗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ACT)治疗疟疾。在此之前,有研究指用以治疗疟疾的旧有药物如氯喹(choloroquine),已产生广泛的耐药性。

可是,获推荐的新药物较为昂贵。虽然非洲各国的公立医院和诊所现时都有提供这种药物,但这些服务并未涵盖所有地方的病人。因此许多病人要自行购买药物,也多倾向购买较廉价但已失效的旧药。

因此,疟疾平价药品机制(Affordable Medicines Facility – malaria)的设立目的,就是资助私营市场供应的ACT药物,私营的地方包括在许多病人购买药物的商店和药店。

这个试验计划在八个非洲国家先行推出,初步调查显示,ACT药物价格显著下降。

但这计划推出后却引起了新一轮的问题:由于受资助的药物订单一涌而至──在部分国家,药物订单甚至远超于需求──结果人们害怕生产药物的原材料供应短缺,促使原材料价格颷升三倍。最终原料短缺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但药物成品的价格却增加。

更令人关注的是疟疾平价药物机制主要针对私营商店,人们在购买及使用ACT药物之前,并未有接受测试确诊患上疟疾。这意味着有些人会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用药 ,可能令疟原虫对有关药物产生耐药性。这同时也会危害病人的健康,因为在没有正确的诊断下,他们所服下的药物或不能治疗他们实际患上的疾病。

这试验计划首阶段可说是蹒跚前行,至于疟疾平价药物机制能否让居于最贫穷、最偏远地区的人们受惠,或会否真正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正面的影响,仍要拭目以待。

美洲锥虫病

“在博克龙(Boquerón),这个巴拉圭其中一个美洲锥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我们被迫减慢为人们进行检测,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药物去医治他们。”

——无国界医生玻利维亚及巴拉圭项目总管罗德里格斯医生(二零一一年十月)

药物短缺威胁美洲锥虫病治疗的扩展

由于用作治疗美洲锥虫病的主要药物苄硝唑(benznidazole)出现短缺,针对这种被忽略的寄生虫病的新治疗项目被迫暂缓。

药物供应短缺受到多个因素影响,但主要是由于生产苄硝唑的巴西国营药厂LAFEPE未有落实新一批药物的生产计划。结果,无国界医生被迫暂停扩展在玻利维亚的美洲锥虫病治疗项目,该国是美洲锥虫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而在巴拉圭,无国界医生也被迫减慢对美洲锥虫病的检测。

其它治疗提供者亦受到药物短缺所影响。在国际的抗议声中,巴西卫生部现已公开承诺,加快生产药物及进行其它必要的监管措施,以令三百二十万颗成人用的药丸可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市场。这个药物数量,足以应付明年被诊断患上此病而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的药物需求。

无国界医生现正要求推出一个预报警示系统,防止同类情况再度发生。

新的医学证据显示,苄硝唑的治疗能为更多病人带来好处,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都刚刚开始扩大其美洲锥虫病治疗项目。

从积极的角度看,在“被忽略疾病药物研发组织”(Drugs for Neglected Diseases initiative)和药厂LAFEPE的研发下,一种适合儿童服用的苄硝唑配方已在巴西注册。在这个儿童处方面世之前,照顾孩子的人唯有把成人服用的药丸粗略地切细,再压碎并混和液体予儿童服用。新处方可让两岁以下的儿童服用更准确的剂量。

中等收入国家的药物价格

“我们把许多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治疗项目移交予当地政府,有信心他们能够为人民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治疗。药价上升将会为一些中等收入的国家,带来筹集资金的真正挑战。”

——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总监冯提多医生(Dr. Tido VON SCHOEN-ANGERER)

进退两难:药厂推高中等收入国家病人的药费

在中等收入的国家,如印度、巴西和泰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正面对艾滋病药物价格大幅上升──制药业把这些国家视为具有赚钱潜力的市场,向她们出售贵价药物,以及在富裕国家专利已到期的畅销药。

今年,数间药厂已经确认逐渐拒绝延长向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标准药价折扣──这本来是行内惯常的做法。ViiV、默克东(Merck)、琼森(Johnson & Johnson)及雅培(Abbott)现在已特别把中等收入国家,排除于购买部分或所有药物的标准折扣名单之外。这些国家因而被迫逐次与药厂协商,这做法很可能令药格提高。

药厂的举动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的人民,都负担不起高昂的药费。而令情况恶化的是,这些国家正不断失去全球健康服务资助机制的支持,如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全球基金等。

在药物生产者的竞争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抗艾滋病病毒第一线疗法的价格已经下跌至每年约一百五十美元。不过在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某些药物仍受专利保护,那些国家并不能获得到价格较为相宜的仿制药,她们唯有支付约一千美元买药──这已是最便宜的价钱。较新的治疗药物如拉替拉韦(raltegravir)、达芦那韦(darunavir)和依曲韦林(etravirine),价钱更高几倍。

药厂吉利德(Gilead)七月时签署了药物专利池(Medicines Patent Pool)的首项许可协议,但在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人民却未能受惠。虽然该许可协议容许仿制药生产商为一些国家,扩大生产吉利德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较便宜仿制版本,但在部分国家如乌克兰、中国、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碍于协议条款,将不会得到这种较廉价的仿制药。

药物专利池等自愿协商模式,令专利药和仿制药在市场上各司其职,在达致药物定价于可负担水平的目标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药厂必须确保他们的协议开放予所有发展中国家,让人民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药物。

营养不良

“孩子在得到成长所需的营养前,不应走到死亡的边缘。”

——无国界医生前营养顾问谢湲德医生(Dr. Susan SHEPHERD)

太多在紧急救援焦点以外的营养不良儿童并未得到关注

每年,营养不良夺走数以百万计儿童的生命;但今年,全世界的焦点因“非洲之角”的难民危机,才放到极大量的营养不良儿童身上。数以千计的索马里家庭逃离家园,前往邻国的难民营,触发庞大的救援行动,为他们紧急提供食物援助。

无国界医生多年来一直透过提供含有儿童成长必须营养的补充食物,治疗那些固定地面对营养不良威胁的儿童。两岁以下幼儿能摄取到动物蛋白,对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这一点却备受忽视。在例行的粮食援助计划中分发予幼童的食物,并没有包含让儿童保持健康和正常发育、份量适当的矿物质、维他命和蛋白质。

非洲之角危机各界的紧急救援行动显示,在紧急的情况下,营养项目的质素最少有所改进──在难民营提供的食物援助中,包括了特别为儿童营养所需而设计的,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

但这些吸引目光的紧急事故,只是大规模地持续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情况在媒体焦点以外的地区发生,如南亚和非洲。

为幼童提供有营养的食物,是富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营养不良的基石。二零一零年,无国界医生在尼日尔的补充营养项目中发现,加入为儿童提供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可以将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一半。二零一零年和二零一一年,尼日尔向两岁以下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儿童,大规模派发补充食物。

我们改善应对儿童营养不良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仍需投放更多努力,确保全球的脆弱幼童都能够获得有营养的食物,而不仅是在紧急救援焦点的地区。

隐球菌脑膜炎

“要妥善应对艾滋病,也取决于能否预防、诊断、医治和治愈机会性感染,这些最终导致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的疾病。”

——无国界医生艾滋病顾问奥布赖恩医生(Dr. Daniel O’BRIEN)

首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指引面世,但病人仍然难以获得所需药物去医治这个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杀手

今年十二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有关隐球菌脑膜炎──一种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的治疗指引。无国界医生在项目上目睹该疾病是造成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隐球菌脑膜炎是指脑膜和脊髓膜受到真菌感染,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可在一个月之内死亡。

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药物,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以及氟胞嘧啶(flucytosine),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病人来说很难获得。而第三种药物氟康唑(fluconazole)虽有大量的供应,却已被证明不是特别有效。

以氟胞嘧啶为例,这种药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注册,然而隐球菌脑膜炎却在这些国家有最多案例。两性霉素B在许多非洲国家也没有注册。

甚至在南非,虽然主要的医疗设施都有提供两性霉素B,但这种药物却很少在郊区医院供应。比如在偏远的夸祖鲁-纳塔尔(KwaZulu Natal)地区,正在接受该疾病治疗的病人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可以获得两性霉素B药物,更只有百分之八的病人可以接受效果最为理想的两周疗程。

这种药物在该国并没有广泛地得到供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会对肾脏产生副作用,所以该药物主要只在中央级的医院内使用,以便密切监察病人情况。

目前这种药物已有一个改良版本,可以对病人产生较少的副作用。但这种名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的改良药物价格高昂,令这种疗法遥不可及。以南非为例,这种药物仅在私营医疗机构提供,每个疗程的费用高达二千四百三十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终于就如何诊断和治疗这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杀手,公布了清晰的指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重要的是,所有需要这些药物的病人,都能够负担并获得这些药物。

推荐阅读:2011年10个与获取药物有关的故事(图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