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门”到“豪华皇宫”,哈药怎么了?

2011-09-07 16:55 · lobu

违法广告曝光、传销门、污染门、纯中药饮用水致癌,到现在被爆出的“豪华赛皇宫”,哈药今年可谓是争议不断。面对这一系列事件,大家不免要问,哈药到底怎么了?哈药的这些问题又折射出了哪些尴尬呢?

违法广告曝光、传销门、污染门、纯中药饮用水致癌,到现在被爆出的“豪华赛皇宫”,哈药今年可谓是争议不断。作为我国制药行业的重量级企业、抗生素生产的标杆企业之一,哈药似乎更应该与正面积极的形象连在一起。面对这一系列事件,大家不免要问,哈药到底怎么了?哈药的这些问题又折射出了哪些尴尬呢?

哈药集团简介

据悉,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改制而成的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根据哈药股份(600664.SH)的报表,2009年、2010年公司销售额都超过 100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107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125亿元。旗下哈药总厂2010年产值51亿元,净利润6.7亿元。

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令人震惊

近日,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官方网站刊登了一组内部环境照片,照片显示其主楼是凡尔赛宫的装修风格,走廊内全是实木雕刻,并用金箔装嵌,每一个天使都活灵活现,形态各异,让不少网友叹为观止。

哈药内部环境照(图)

对此,哈药六厂工作人员回应说,这是哈药为了做公益事业而建的中国最大版画博物馆,并不是奢侈,而是艺术。网友表示质疑。甚至有网友把此事与之前哈药总厂污染环境事件联系起来,称“在处理自己的排污问题时说没经济能力,原来把钱都用在豪华装修上了,不过这也解释了药价为何总是居高不下”。

推荐阅读:

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 回应不奢华是艺术

震惊:哈药六厂金碧辉煌赛皇宫!(组图)

“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检测出潜在致癌物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官方网站公布对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哈药六厂3月11日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据专家介绍,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品。在我国新版矿泉水新标准中,对溴酸盐含量就作出严格规定。

哈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饮用水并不仅有一批次出“问题”。今年6月中旬,哈尔滨食品安全巡查执法支队对该公司生产的纯中纯三批产品进行抽查,其中20110604批产品同样溴酸盐项目不符合标准。对此,哈尔滨市质量监督局对这一批次20多万瓶“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进行查封,勒令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停止“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生产,并罚款46万元。

目前哈药已停产和停止销售“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对于问题产品,也进行了召回。同时,哈药也就此事向投资者和消费者致歉。

推荐阅读:

哈药“纯中纯”饮用水被检出溴酸盐——2b级致癌物?

纯中纯弱碱水停产 哈药股份致歉

环保违规,哈药被罚123万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被曝光。央视报道,哈药总厂产生的“废渣直排河流,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排污口有机物超出国家规定极限值近10倍,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两倍多。

6月11日晚,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在京就哈药“超标排放事件”正式向公众道歉。

8月,哈药收到123万罚单。

哈药总厂曝出环境污染问题并不是第一次,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哈药总厂都因为违规排放,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而被媒体点名。

但是,哈药迟迟没有做好搬迁厂址的准备。该公司称,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微薄,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

相比之下,哈药在广告上的投入数目惊人。2010年该公司广告投入高达5.4亿元。2008、2009年的广告费用也均在4亿元以上。哈药年广告预算超过5亿元,而环保预算仅为1960万元。

推荐阅读:

哈药烧钱营销却称无力治污 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

远赴京城道歉 哈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哈药药品广告违规:6年被曝十余次

从2005年至今,哈药被媒体和国家或地方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曝光的违法违规广告多达十余次,以下为近年来遭曝光违法违规广告一览(部分):

2011年4月27日:云南曝光哈药世一堂“止咳喘冲剂”等药品违法广告

2010年8月19日:一批次哈药产高钙片铅超标在深圳被停售

2010年7月14日:江苏省药监局下发通知暂停销售微达康颗粒等两药品

2009年08月11日:国家药监局曝光哈药五海瘿瘤丸等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2009年4月21日: 四川“封杀”哈药33种药品广告宣传擅自扩大药品功能

2008年12月22日:山西发布暂停销售违法广告药品名单:哈药等在列

2008年8月10日:内蒙古:16种药品发布违规广告被暂停销售

2007年6月6日:国家药监局公告:哈药“牛鲜茶”等广告批准文号被撤销

2007年1月6日:浙江发布虚假违法医药广告警示

2006年9月17日:上海公布新诚信“黑名单”哈药榜上有名

2006年7月11日:北京市药监局公告:哈药等涉嫌发布违法药品广告

2005年7月18日:哈药六厂瘦身饮料明确宣传了产品的功效涉嫌违规

推荐阅读:哈药违规药品广告盘点:6年被曝十余次情何以堪

去除自身因素,哈药危机尴尬了谁?

如前所述,哈药是我国制药行业的重量级企业,是抗生素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哈药的危机除去自身因素之外,它折射的其实是国内抗生素制造行业身处产业链底端的尴尬。

哈药总厂生产抗生素类共30多种原料药和18个剂型,虽然目前该企业意图打造从原料药到化学制剂的完整化学药产业链,但目前公司仍以原料药生产为主。

原料药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却产生大量污染液。

2005年开始,国际制药巨头相继退出青霉素的生产,国际抗生素产业格局发生巨变,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料药生产环节外包给第三世界国家大量的生产商。这让青霉素作为一种基础型、规模型、低成本型原料药中间体,成为中国制药行业的一个标志。

而我国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在这个产业链转移中“抓住机会”,大步扩张,迅速成为世界原料药的主要供应方。2006年的统计显示,青霉素G钾工业盐全球4万吨产量中有3万吨由中国生产。2009年,中国抗生素原料药产量达14.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另外,中国企业还在自相残杀、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大打价格战。据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维生素C(VC)行业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维生素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而中国产能已近18万吨;国内维生素C出口11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才8万吨,产能过剩使近3年维生素C价格跌幅近70%。

“如果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竞相降价是以提高生产技术为前提,比如降低制造原料药的成本或者提高原料药的纯度,那还情有可原,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业内知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他们是靠节省环保费用来竞争的。”

由于国内监管不严或者对当地的支柱型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内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以减少环保安全投入来赚取微薄的利润,甚至以能出口创汇居功自傲。“他们不知道企业节省环保费用的成本转嫁到社会上,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这是企业赚了小便宜,整个社会为他埋大单。”

“环保费用是必不可省的,”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在发达国家,企业一定在竞争中将环保费用计入成本,而中国企业没有一个这样做,“这是中国原料药制造企业被压制在产业链最底端的悲哀,不光哈药,华药、鲁抗又未尝不是如此?他们必须寻求技术突破,否则没有希望。”

推荐阅读:从更大的背景上看“哈药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