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外媒风传的“太子奶已被宣布破产”一事昨日终于显出原委。太子奶集团债权人花旗银行向开曼大法庭提请对太子奶破产清理并被受理,该法庭还委托香港某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临时清盘人。而太子奶集团则称,花旗此举完全是单方面行为,目前双方债务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英美法系的法律并不适合中国。”
太子奶债务危机由来已久,自2008年爆出资金链危机、李途纯因与高盛等投行对赌而丧失控制权之后,一度被传将要破产,最终在2009年1月,由株洲国资背景的高科奶业接手生产经营。目前,太子奶集团整体负债21亿元。
“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太子奶方面认为,其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而且一年来,太子奶已得到境内外银行的支持,近期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李途纯还宣布:“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的债务终身负责。”
不过,其与花旗银行的纠纷则更为复杂。据了解,在花旗提请对太子奶“破产清算”的同时,太子奶也对花旗提起了诉讼,要求撤销其抵押权,同时因其“违约提前收贷诱发了资金困局”而索赔至少10亿元。
“接盘者”再生蹊跷
4月15日,高科奶业发表声明称,战略投资者已经确定,太子奶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经过多轮竞争性谈判,于2010年1月26日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引进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根据协议约定,战略投资者第一期出资已经到位,主要用于补充高科奶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二期出资将推进太子奶集团资产债务的重组,实现做强做大太子奶的目的。双方约定的投资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左右。
然而,对于太子奶公布的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接盘人,是否有实力拿出5亿元?工商系统查询的资料显示,上海明观注册时间为2006年4月28日,其中,2008年总收入10万元、缴税5500元、亏损3645.5元。而据媒体报道,北京商络多年来在资本市场上只专注于打造公众型公司,投资人是多家上市公司股东,曾是美国上市公司华晨汽车的三大股东之一。但是北京商络注册地虽为建外SOHO17号楼2901房间,但是该地址挂的却是另一家公司的招牌。
4月16日,本报记者就此问题多次致电太子奶集团托管方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然而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遭遇“被破产”
香港某媒体此前爆出,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开曼群岛大法庭已经委任香港保华顾问作为太子奶的临时清盘人,对太子奶国内外的资产进行清算,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还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
此消息发布后,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追踪。香港保华顾问随即证实,“对太子奶进行清算的文件已经发出,接收范围包括太子奶国内外的所有子公司”。
太子奶方面4月14日晚发表声明称,“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
同时,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声明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4月16日下午,本报记者致电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然而李纯途在知道是记者的采访后便匆匆挂断。
“对赌”失败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2008年,由于高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上述三大投行以再注资4.5亿元人民币的承诺,取得李途纯所持太子奶的61.6%股权。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通过租赁经营形式托管,至此,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北京一位知名的破产法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他方债务纠纷而适用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所做出的法律文件,均不对太子奶集团产生任何法律约束力,西方法系的法律判决,不会对国内太子奶集团产生影响。因为这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国际司法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