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理念与利益之争

2010-10-22 00:00 · winter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可以分为“美国派”和“欧洲派”两大阵营。 自1994年美国种植的转基因西红柿在市场上流通到现在,16年间世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从未停息。 前不久,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对转基因三文鱼进行最后的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上市和“野化放生”。如果得到批准,转基因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可以分为“美国派”和“欧洲派”两大阵营。

自1994年美国种植的转基因西红柿在市场上流通到现在,16年间世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从未停息。

前不久,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对转基因三文鱼进行最后的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上市和“野化放生”。如果得到批准,转基因三文鱼将成为第一种可以被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可以分为“美国派”和“欧洲派”两大阵营。美国主流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有优质、高产、抗虫、抗除草剂等优点,欧洲人则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存在很多隐患,如损害天然农业、破坏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健康、违背伦理道德等。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报告,2009年全球1.34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中美国占到47.8%,居全球之首,欧盟的种植面积还不到全球的0.3%。美国的各农业生物技术跨国公司掌握的转基因技术每年都能创造巨额财富,它们通过控制转基因种子的专利权控制种子市场,2009年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全球价值达105亿美元。全球商业化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价值2008年达到1300亿美元,预计每年的增长率为10%至15%。

由于担心传统粮食作物市场受到转基因作物的冲击,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美欧间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贸易摩擦因而频繁发生。美国曾于2003年向世贸组织起诉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禁令,随后虽然欧洲议会取消了禁令,但要求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产品必须贴上“产自转基因生物体”的标签,审批过程极其复杂,形成事实上的限制。

目前,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优劣尚无定论,就连美国国内最近也开始对此进行反思。据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并没有消除杂草,反而使除草剂用量持续上升,给环境安全造成威胁;美国农业部也承认种植转基因作物后,农田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农药用量增加。《科学美国人》杂志则以“种子公司是否控制转基因作物研究”为题撰文披露,过去10年,一些农业生物技术跨国公司要求相关科学家不经公司批准,不能擅自发表批评转基因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报告。

任何一种新科技的出现和应用,都需要时间来检验,有关转基因技术的争议因此还会持续下去。

延伸阅读:

种子公司是否控制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科学家们在发表他们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结果时必须得到批准,这种限制必须终止。

农业技术进步―包括粮食作物的基因改造等等方面―取得了比以往更加富有成效。农民使用更少的土地可以种植更多的作物并且养活更多的人。他们能够使用更少的杀虫剂,减少耕作以降低损耗。在未来两年内,农业科技公司计划推出能够在热浪和干旱生存的农作物,以适应世界气候变化的需要。

不幸的是,人们无法核实转基因作物的真实表现是不是真的像它们的广告一样。这是因为农业技术公司给自己赋予了否决独立研究人员工作的权利。

要购买转基因种子,客户必须签署一份最终用户协议。这份协议限制用这些种子可以作什么事情。(如果你最近安装了软件,你会认识到最终用户协议的概念。)协议被认为是要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而且他们有理由防止他人复制种子的独特遗传品质。但是,诸如孟山都,先锋和先正达农业科技公司走得更远。十年来,他们的用户协议已明确禁止了任何独立的种子研究。在诉讼的威胁下,科学家无法在不同的条件测试种子能否生长。他们也不能用另一家公司的种子对这些公司的种子进行比较。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无法检查是否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关于转基因种子的研究当然依旧可以发表。但只有经过种子公司批准的研究可以在同行评审的期刊走光。在一些情况下,种子公司一开始暗示可以进行实验,后来又不允许发表结果,因为结果并不讨人喜欢。 “重要的是要明白,它并不总是一揽子拒绝所有研究的请求,这是够糟糕的事情。” Elson J. Shields,一位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家在给环境保护署官员的一封信中写道,环境保护署负责规范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后果。“他们根据科学家对他们技术的态度是‘友好’或‘敌对’有选择性地拒绝或同意。”

Elson J. Shields所代表的是24位反对这种作法的玉米昆虫科学家。科学家们依靠这些公司的合作以获得种子进行研究,由于害怕报复,大多数人选择留的匿名。该小组提交了一份声明,抗议美国环保局说:“由于限制使用种子,不能合法实施真正的独立的研究以厘清这个技术的许多关键问题”

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任何其他类型的公司能够阻止独立研究人员测试其产品并报告他们的发现。想象一下汽车公司试图推翻“消费者报告”进行的一对一比较研究的结果。但是,当科学家们被禁止检测我们国家粮食供应的原材料,或测试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农地植物材料,对自由质询的限制就变得危险。

我们明白要保护知识产权,这样作鼓励投资研究和开发,并且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成功。我们也相信食品安全和环境的保护依赖对产品提供规范的科学审查。因此,农业技术公司应该立即取消通过最终用户协议对研究的限制。展望未来,环保署也应要求,作为批准出售新种子的先决条件,独立的研究人员应该不受阻碍地使用在市场上目前销售所有的产品。农业革命是太重要了,不能继续闭门落锁。(《科学美国人》)

巨大的“转基因三文鱼”是福是祸?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目前正在对一种经过“人工基因改良”的三文鱼进行最后研究,以确认它们是否可以安全地被人类食用。如果这种三文鱼获准上市和“野化放生”,将成为第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并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某种微妙影响。

美联社报道,一旦有关方面确认,这种“转基因三文鱼”安全无害,营养成分与普通三文鱼没有差别,它们很快将成为美国人餐桌上的“新宠”。不过,许多美国消费者与环保组织都反对政府“放行”这种人工培育的三文鱼,因为它可能让人体产生严重过敏反应。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此前已经表示,这种“转基因三文鱼”可正常食用。根据美国政府有关规定,鉴于转基因三文鱼的营养成分和普通三文鱼没有区别,因此,不会给这种“大家伙”贴上特别标签后才在市场上出售。这一做法遭到很多消费者保护组织的猛烈抨击。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的身材要比普通野生三文鱼大得多(如图),要是让这种鱼从饲养场逃入自然界自由生活,可能会同其他鱼类争抢食物,从而破坏自然界原本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人们还担心,食用这种鱼是否会对人体健康形成长期影响。

科学家将大西洋三文鱼、奇努克三文鱼以及另外一种野生三文鱼的远亲的基因进行杂交,最后培育出来这种全新三文鱼。它与普通野生三文鱼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寒冷气候中依然能分泌生长荷尔蒙,这样,它们上市时间将从三年缩短为一年半。 <<阅读全文

袁隆平攻关杂交大豆对抗美国转基因大豆

当前,国内大豆产业正受到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逐步萎缩,不少豆油加工企业长年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袁隆平对此十分担忧。他告诉记者,上个星期,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嘉荫县的县长拜访了他。那位县长告诉他,现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二:产量不高、质量不如进口大豆。

“国产大豆搞不赢转基因大豆,笔者们2/3的要靠进口,这是个大问题!”袁隆平透露,国家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战略安全问题,为此,科技部已经专门立项:发展杂交大豆。

据袁隆平介绍,这种杂交大豆亩产可高达700―800斤,高于美国的500―600斤。袁老表示,杂交大豆技术仍在攻关中,“制种关还没有突破”。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