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澳门日报》18日刊出社论说,日前内地媒体揭发有部分药厂生产的药品被检出铬超标,制造空心胶囊的原料是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更非药用明胶。内地药用胶囊的生产并非没有制度和标准,但各环节企业对工业明胶“一路开绿灯”,反映出这一行业已形成了可怕的“潜规则”。
工业明胶危害制药业
《澳门日报》18日刊出社论说,日前内地媒体揭发有部分药厂生产的药品被检出铬超标,制造空心胶囊的原料是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更非药用明胶。内地药用胶囊的生产并非没有制度和标准,但各环节企业对工业明胶“一路开绿灯”,反映出这一行业已形成了可怕的“潜规则”。
文章摘编如下:
“你昨天扔出去的烂皮鞋,很可能在今天吃的老酸奶(凝固型酸奶)、果冻中与你邂逅。”早前内地媒体揭发老酸奶、果冻怀疑使用工业明胶后,这一短讯被民众疯传。为避免吃上“烂皮鞋”,许多民众近期少吃或不吃老酸奶和果冻。尽管如此,“烂皮鞋”仍挥之不去,因为内地一些救命药也用它作原料。
据报道,九家药厂生产的十三个批次药品所用的空心胶囊被检出铬超标,最严重的超标达九十多倍。原来制造空心胶囊的原料是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更非药用明胶。这种工业明胶是由皮革废料添加含铬的鞣制剂、生石灰等制成。更可怕的是,涉嫌使用毒空心胶囊的并非山寨厂,而是正正规规的知名药厂,其中包括海外制药、四川蜀中、通化金马等。最讽刺的是,打着“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广告口号的修正药业也身陷其中。
铬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救人的药品竟变成了害人的“毒药”,民众对此感到愤怒。
内地药用胶囊的生产并非没有制度和标准。《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然而,一些企业却置这些制度、标准于不顾,置公众的安全、健康于不顾,归根到底是“钱”在作怪。
据报道,工业明胶每吨进价2万元,一般的药用明胶则要5万元。原料成本差大半,意味着利润大增。这就是浙江新昌一些企业在制造药用空心胶囊时偷用工业明胶的原因。
一些药厂采购人员并非不知工业明胶的危害,但他们对此不闻不问或视而不见,原因有三:一些药厂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埋没良心,选用了价格较便宜的毒胶囊制药;一些药厂没有严格的原材料检测制度,在不知情下采购使用了毒胶囊;一些药厂则是主管领导和采购人员拿了原料企业的回扣,对问题原料只眼开只眼闭。
与以往个别企业、山寨厂生产问题食品药品不同,今次是整个制药产业链都出现问题。如果任何一个环节能认真地把关,就不会出现毒胶囊祸害民众的事情。然而,各环节企业对工业明胶“一路开绿灯”,反映出这一行业已形成了可怕的“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的出现,暴露出一些企业丧失了对社会、对消费者的基本责任,亦显示出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处在社会整体体系中,企业将不合格的东西卖给别人,也会从别人那里获得不合格的东西;对他人不负责任,迟早也会被他人不负责任地对待。于是,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一种相互祸害的状态,受损的就不仅是个人的生命与健康,还有社会肌体的健康。
毒胶囊被媒体揭发后,国家和各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立即行动,暂停销售使用涉嫌铬超标的胶囊药品,查封违规企业。无论监管部门行动多么迅速,但总跑输传媒。没有传媒的揭发,毒胶囊、地沟油、毒奶粉之类问题总难被发现,或被发现后总被隐瞒起来,这并非传媒之幸,而是社会之痛!
涉事的企业罪不可恕,应当依法严惩相关企业责任人,使他们再不敢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但仅惩罚企业,就能让十三亿老百姓吃得放心、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监管不力,把生命当儿戏,有关部门基于地方、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不作为、失职、渎职,是问题食物药品泛滥的“帮凶”。不解决这一问题,人民难以吃得放心、用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