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现大额融资另类风投模式崛起

2012-03-19 16:00 · Kayter

虽然生物医药比其他行业更有成长性和创新活力,但由于产业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潜在高回报的特点,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既爱又怕,这促使一些另类风险投资模式受到追捧。

导读:虽然生物医药比其他行业更有成长性和创新活力,但由于产业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潜在高回报的特点,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既爱又怕,这促使一些另类风险投资模式受到追捧。

医药行业现大额融资另类风投模式崛起

医药行业现大额融资另类风投模式崛起

虽然生物医药比其他行业更有成长性和创新活力,但由于产业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潜在高回报的特点,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既爱又怕,这促使一些另类风险投资模式受到追捧。

争夺进入白热化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2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29起,25起披露了金额,涉及约6.05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表现尤为突出,4起投资案例涉资约为2.75亿美元,占比高达45.4%。

针对愈发频繁的医疗健康投资案例,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忠表示,未来5-10年,药品研发与生产、医疗器械本地化的研发与生产、服务于高端医疗的医院、直接服务于医疗卫生的信息产业和健康保险5大领域将最有价值。

有数据显示,中国70%以上的已上市医药企业得到过VC/PE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而现在,VC/PE争夺医疗健康企业更进入白热化阶段。IDG资本投资12家企业、NEA投资6个项目、建银国际投资12个项目、清科集团投资4个项目,而鼎晖投资、纪源资本、百奥维达中国基金、赛富亚洲、盘古创富投资也是战果卓著。在这波医药企业的崛起中,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潜力优势明显。

另类风投模式兴起

现在,生物医药VC投资往往需要有协同投资的机构共同投入足够的资金。过去几百万美元就可以支持一家初创型公司,现在没有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投资,要做成功一家生物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IPO市场不景气,即使上市成功,公司估值也不高,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让准备套现退出的投资者欲哭无泪。鉴于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的新特点,2011年以来兴起了一种另类风险投资模式,即以新药研发资产为核心,设立虚拟公司或联盟的投资模式。

这与过去流行的从大公司转移非重磅药资产、设立特色药公司的做法不同,缘起传统VC支持的中小研发型企业由于后续融资难,研发项目停顿或资产搁置,企业面临巨大损失。所以,从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角度,这是风险投资公司自我保护的投资管理模式。据悉,在我国也有这种模式的初步尝试,将海外风险投资公司下属生物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打包注入新设立的药物研发公司,使这些资产不至于因为企业倒闭而被低价拍卖流失。

去年CMEA Capital风险基金发起成立一家虚拟公司,主要通过技术转让模式,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迅速推进到临床试验。一旦有临床验证数据和结果,就与大药厂达成合作协议,获得技术合作转让金,后期开发负担则由大药厂买单。

不仅风险投资公司在努力探索新的投资模式,其背后的有限合伙人也有兴趣采纳新的投资策略。由于投资一家功能齐全的生物医药公司花费大、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也对这种模式相当感兴趣。它们逐渐明白,如果不早期介入这些创新研发公司,有可能失去未来的市场机会。

特色药物公司受青睐

当然,不是所有风险基金都在做类似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生物医药界,保守的投资理念和模式还将占据行业主流相当一段时间。那些仍然偏好投资晚期阶段的风险投资者,也需要做适当调整,选择成功率较大的领域,比如特定治疗领域、抗生素、生命科技领域、医疗信息技术等。

不管采用新模式还是老模式,VC/PE机构都在寻找和尝试一些新东西。因为生物技术产业永远是在动态中求变求发展,不可能用30年前的思维和模式去投资和管理新的项目和公司。

特色药物公司仍然是风险投资者比较喜欢的标的。过去一段时期的投资记录显示,相对而言,投资规模小、周期短、目标明确的医药研发公司比大型多元化业务的公司更受欢迎,关键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