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领域“新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5月12日,上海医工院在其网站上宣布其与国药集团的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随着对国内实力最强医药研究机构的兼并,国药在国内医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更是无人撼动。
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重组工作会议中宣布,聘用医工院院长周斌为集团副总经理,并部署了医工院进入国药集团运作之后的有关工作。至此,国资委以国药集团为核心,着力打造的中央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已基本形成。
医工院整体上市猜想
正如在3月中旬宋志平透露的时间表,“‘两会’后国资委签字,预计之后一个月正式公布。”国药重组医工院终于如期完成。
4月12日,国务院批准医工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而医工院此前曾隶属于化工部、国家医药局、国家药监局,2000年10月转制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先后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央企业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
数据显示,2010年医工院的年度营业收入计划达到15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专业科研水平及贡献率在国内医药类应用型科研院所中居龙头地位。
在并入国药集团之后,医工院旗下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现代制药开始备受瞩目。2010年3月,湘财证券撰文表示:医工院整体上市将在国药集团重组之后,很可能将在2011年完成,根据医工院2006年的股改承诺,在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之后资产注入仍将继续,制剂中心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标的,公司未来业绩想象空间十分巨大,并上调至“买入”评级。
事实上,现代制药在2010年1月非公开发行85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2亿元并获国资委批准,并入国药旗下无疑为现代制药增添了更多的想象力。
而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短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至于增发目前在向证监会补材料,正等待反馈结果。
“我觉得现代制药未来的空间主要在股东层面,一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对公司的整合,二是国药的背景可能使得产品有更好的销路。但如果说把国药的资产注入进来,可能性不大,国药主要是商业资产,而现代制药是生产型企业,国药本身下面已经有两个上市公司了;如果说让医工院整体上市,其实生产性的资产基本已经都放进来了,并且之前也按照承诺注入了1亿多资产,如果放科研性的资产,那盈利能力可能就比较低了。”东北证券宋晗表示。
在2008年,医工院将拥有的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而根据万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医工股份的盈利能力略显平庸,在2007年的净利润为763.8万元,而据分析师指出,资产注入能够增加的每股收益不到3分钱。
“医工院更多的作为一个科研的聚合体存在,在管理上它的很多科室是独立对外接项目,只是体制上本来是属于国资委的现在划在国药下面了。国药拿下医工院更多是出于一个战略上的考虑,弥补其研发的短板,而对于业绩上的促进要放长远来看,而医工院的诸多研发从谈合作、研发再到投产整个时间比较长。”宋晗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