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告急 亟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2010-04-02 19:11 · ding

随着西南旱情的持续深入,中药材种植业引来了行业前所未有的集体关注。除三七外,云贵两省受干旱影响严重的品种还包括草果、红花、干姜、薏苡仁、白芨、金银花、白扁豆、山豆根、重楼、茯苓、薤白、续断、佛手、何首乌、云当归、余甘子、羌活、桔梗、莱菔子、云防风等。 道地药材“有其名、无其实”

随着西南旱情的持续深入,中药材种植业引来了行业前所未有的集体关注。除三七外,云贵两省受干旱影响严重的品种还包括草果、红花、干姜、薏苡仁、白芨、金银花、白扁豆、山豆根、重楼、茯苓、薤白、续断、佛手、何首乌、云当归、余甘子、羌活、桔梗、莱菔子、云防风等。

道地药材“有其名、无其实”

据资料显示,我国中药资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由12000种锐减至6000余种,400种常用药材中有20%以上已处于短缺状态。市场上的“道地药材”多是“有其名、无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药材由野生型改为人工繁育后,其产品质量发生了量或质的改变。

西南持续旱情致使药材供应告急,有商家已开始了新一轮的炒作,这将影响到中药材的稳定供应。中药产业上游的供应现状、生存困惑再度浮上水面。

“中药材需求远大于产出。”两会期间有代表曾发此言论。其表示,由于过度开采,目前很多中药材资源已经灭绝,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此外,过度采挖已经导致冬虫夏草、雪莲等中药材面临灭绝,野山参等名贵中药品种消失。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

由于中药资源保护相关法规建设滞后,中药材的种植及生产方式较落后,缺乏必要的组织,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种植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引导,致使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专家指出,作为全球植物药的主要原料产地,上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将不仅限于国内中药企业的发展。

GAP保中药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内常用药材中有300~400种为野生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在近200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中,目前只有53个品种的药材基地通过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GAP验收专家组成员称,要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就必须抓住中药材生产这个源头。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中药材生产存在着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等诸多问题。因此,通过规范化的药材生产提升整个中药材、中药饮片乃至中成药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工作任务。

国家科技部“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支持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及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目的就是进行中药材持续性发展和资源再生、开展对濒危和紧缺中药种质资源的修复和再生研究,将药材按照GAP的要求进行选中、育苗、移栽、施肥,灌溉、采收、加工等,使中药材的生产由粗放型向科学规范的状态转变。这些研究成果,是中药材实施GAP的可靠技术支撑。

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推进GAP基地建设,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药质量标准盲点甚多,“优质优价”的推动力难以真正体现,导致即使是国内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也依然面临着如何消化GAP成本的尴尬。

2010版药典也提出,中药材资源匮乏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应用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种质资源,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中药安全性待解决

中药今天之所以难以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尚无法提供客观科学的药理学和药效依据来评价它的安全性。鉴于目前部分中药资源短缺甚至濒临灭绝的现实,亟待对中药的药理、药效、毒副作用作出系统的评价,为用药安全提供依据,向中药现代化水平靠拢。

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业内专家人认为,对中药开展深入研究,对搞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作用靶标、药效作用、组方依据、配伍规律和毒副作用以及中药种质资源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可能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中药治病向科学、现代化转变。

因此,严格按照中药材GAP生产,将中药的使用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是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之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