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流通市场由三足鼎立局面走向两雄争霸

2010-06-23 18:16 · Alston

今年4月,在浙江省医药商业领域排名第二的英特药业与去年4月成立的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实现了战略合作。英特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巨舫认为双方的合作是“由竞争关系变成竞合关系,达到共赢”。 “共同体”与英特药业携手,总共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60亿元,占该省医药市

今年4月,在浙江省医药商业领域排名第二的英特药业与去年4月成立的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实现了战略合作。英特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巨舫认为双方的合作是“由竞争关系变成竞合关系,达到共赢”。 “共同体”与英特药业携手,总共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60亿元,占该省医药市场60%左右。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浙江医药流通市场将由此前的“共同体”、英特药业、华东医药三足鼎立局面走向两雄(英特药业+共同体、华东医药)争霸。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据了解,去年4月成立的“共同体”,已经走过了近14个月的磨合期。其成员企业已经尝到了“背靠大树”的甜头。

“过去大的外资企业根本看不上我们这样的地市级小公司。现在,像葛兰素、辉瑞、罗氏等国外大公司都先后来到我们这里,主动要求与我们建立产销关系。国内几家大公司也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抛来‘绣球’。”浙江衢州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恩认为,是加入“共同体”让外界看到了企业的价值和原有的网络资源,从而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王广恩说,加入“共同体”之前,公司是“三缺”:缺资金、缺人才、缺机制,终端客户不足2000家。现在,其终端客户已发展到5000多家,2009年销售额近10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我们的终端网络覆盖率最高。”

浙江绍兴县华通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木水也表示,抱团发展使企业看到了新的机会。“公司的终端网络在当地是最好的,但是过去靠挖潜已经努到了头,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现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上海汇药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共同体”发起方之一。其经理吴涤生说,希望“共同体”这种有别于股权控制,又不同于一般松散联合的另类合作经营形式,能够健康顺利地到达预想目标,甚至走得更远。他说,去年“共同体”曾被一家媒体认为是 “最不具确定性模式”,“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努力把最不具确定性的模式变为确定性,使‘共同体’成为区域极具竞争实力的强者。”

据悉,王广恩所在的衢州医药有限公司已被北京医药股份公司以绝对优势控股重组。作为“共同体”成员,王广恩表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新浙商再抱团

据悉,6月底或7月初,“共同体”将会有重大举措对外公布,据说是有重要的新成员加入。

“因为大家都有需求,所以才能联合走到一起”。海王医药总经理宋建华说,兼并也好,联合重组也罢,必须是双方共赢才能形成牢固的合力。

与其他医药联盟不同的是,“共同体”还有资本的介入。浙江国投医药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看了《中国医药报》的有关报道后才决定与“共同体”进行接触的。而早在今年1月,杭州银行就已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该行浣纱支行副行长贾俊称,从2007年起,杭州银行就开始开展“药商贷”业务,主要是面向资金周转不畅的医药商业企业提供各种相应的服务。

给药品流通环节强制“瘦身”,抑制药品层层加价,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明确指向。吴涤生认为,新医改将使医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强者更强。姜巨舫则表示,合作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共赢是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竞争是最好的竞争;发展是社会主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业内认为,随着新浙商的不断联合,浙江医药流通市场将有可能上演“三国归晋”的好戏。届时,那些觊觎浙江医药流通市场的大鳄们,也许会随着新浙商的崛起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