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季度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之供求分析
医药行业市场运行情况
供给: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震荡下行,中成药产量逐步下滑,化学原料药产量逐月回升
1.受到上年高基数和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震荡下行
近年来,得益于新医改稳步推进的带动作用,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根据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2012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拉动药品市场需求。
二季度,受到上年高基数和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呈震荡下行趋势。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3%,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胶囊剂型约占整个药品市场的15%左右,受到“毒胶囊”事件爆发影响,4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1.6%,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
2.“毒胶囊”事件导致中成药产量震荡回落,化学原料药产量小幅回升
二季度,中成药月度产量整体保持震荡回落趋势。上半年,我国中成药产量达141.59万吨,同比增长25.0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9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2.30个百分点。
分月来看,4月中成药产量达到年内新高,为39.19万吨;之后“毒胶囊”事件对行业不良效应开始显现,5月中成药产量大幅下滑至年内最低点,为23.03万吨,环比下降41.24%;进入6月后,中成药产量略有回升至26.22万吨。
二季度,化学原料药产量延续小幅回升趋势,从4月的23.62万吨上升到6月的25.15万吨。上半年,我国化学原料药累计产量达138.55万吨,同比增长6.0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0.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3.72个百分点。
化学原料药可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类,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明显,药企纷纷加大了特色原料药研发和生产力度,带动化学原料药总产量的回升;同时,化学原料药国内市场价格已经基本触底反弹,同时出口均价也有所回升,刺激药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化学原料药产量的逐步回升。
需求:受累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基本药物招标等因素,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创两年来新低
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61.38亿元,同比增长19.07%,增速比一季度末下滑4.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滑10.96个百分点,增速创两年来新低。其中,中西药品零售总额为2231.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微降0.2个百分点。
首先,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仅为7.6%,三年以来首次出现8%以下的季度增速,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必然影响政府对医疗卫生费用投入,从而影响医院等卫生机构对药品的需求。其次,随着基本药物招标的稳步推进和逐步改进1,基本药物市场占比逐步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药品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再次,化学原料药价格的持续低位震荡导致化学原料药收入的低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62.18亿元,同比增长12.71%,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1.88个百分点。最后,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调控导致部分药品价格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该类药品销售收入有所下降。
价格
医药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中药材价格指数震荡下行
1.价格调控进程稳步推进,医药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
自2011年以来,为了抑制药品价格过快增长和减轻患者购药负担,国家发改委曾多次宣布下调部分药品价格。2012年5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决定调整部分消化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22%。
在政府对药品价格调控进程稳步推进的引导下,二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延续持续下滑态势,从4月的100.29下滑至6月的100.12,创两年内新低。
2.消费淡季和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等因素推动中药材价格小幅回落
二季度,中药材价格指数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从4月的114.23逐步回落至6月的111.21。
首先,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中药材市场的淡季提前来临;其次,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部署开展历时半年的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最后,春季中药材扩种明显,秋季产新产量将稳步上升,市场供给充足推动价格继续下滑。因此,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中药材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价格指数持续走低。
然而,6月下旬以来全国大范围的降雨,局部甚至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对部分中药材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市场供给出现偏紧现象,中药材价格指数有所回升。
3.部分传统化学原料药严重产能过剩,价格指数继续下滑
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原料药价格整体呈持续下滑趋势,主要是由于传统化学原料药仍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以维生素C为例,目前国内所有维生素C的产能加起来已经超过了25万吨,但是全球的需求量最多也只有15万吨。因此,在产能过剩和国外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产品价格持续同比下滑。二季度,化学原料药出厂价格指数延续了继续下滑的趋势,从4月的97.3下滑至6月的96.8。
医药行业进出口情况
进口:医药品进口额逐月上升,抗菌素制剂进口快速增长
在国家鼓励进口政策和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因素带动下,二季度医药品进口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同时,“毒胶囊”事件的爆发也导致国内部分进口药品需求呈现间歇性的上涨。上半年,我国医药品进口额累计为6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9.5个百分点。分月来看,单月进口额从4月的8.44亿美元快速上升至6月的13.22亿美元,单月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其中,二季度抗菌素制剂进口增长明显,从4月的5705.9万美元加速上升至6月的1.02亿美元,单月进口额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我国共进口抗菌素制剂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2.1个百分点。
出口:国外需求不振,医药品出口额保持低速增长
二季度,受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内原料和环保成本不断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医药品出口规模整体仍呈现低速增长趋势。上半年,我国医药品出口额累计为60.0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2.0个百分点。
二季度,我国药材月度出口额稳步上升,单月出口额从4月的6601.1万美元逐步上升至6月的7296.5万美元。上半年,我国共出口药材3.88亿美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9.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提高4.5个百分点。
1.中药类药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中药材饮片出口均价明显上升
二季度,受国外需求不振、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国际监管政策趋紧影响,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我国中药类药品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6%,比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
分药品来看,上半年,我国中式成药出口额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9.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香港是我国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国对中国香港出口中成药5907万美元,同比增长23%,占全部出口额的45.3%。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额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仅4.5%,出口量同比下降13.6%,出口均价同比上涨20.9%。
其中,上半年出口额和出口均价最大的三个品种均为人参、枸杞和半夏,上半年人参出口均价为48.6美元/公斤,同比上涨65.6%。
2.抗菌素(制剂除外)出口额同比下滑,出口均价持续回升
包括抗菌素在内的大宗原料药一直以来是我国医药对外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低价出口。二季度,受到国外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抗菌素(制剂除外)出口额延续2012年以来持续同比下滑的趋势。上半年,我国共实现抗菌素(制剂除外)出口额14.81亿美元,同比增速由上年的12.3%下滑至-6.0%。然而,受到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出口价格低于出厂价格导致药企亏损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抗菌素(制剂除外)出口均价持续回升,其中5月均价达到年内最高点,3.26万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