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诚招全国代理商
2011年,中科院过程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诚招各地代理商加盟.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根据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化研究的需要,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与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联合申请成立的国家级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负责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的建设,于2000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发展十年来,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潜心科研,致力于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发展民族科技。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蛋白质纯化介质,细胞培养微载体,免疫比浊用纳米微球,PEG产品等,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企业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详细内容请登陆www.nercb.cas.cn查看。
经过两年的市场调研、企业试用和产品推广,中心的产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并已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地设立了省级代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力度,有信心使产品获得更多超越国外产品的品质;同时着手建立销售网络,实现客户和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中心希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加盟到该事业中来,共同打造国产品牌的辉煌。
中心可提供:领先的科研力量、充足的利润空间、良好的技术培训、到位的售后支持、灵活的操作策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
希望您:认可中心的产品,在生物制药企业或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或科研领域有良好的
客户群体,有充分的信心。
有意向的公司可来电详谈:010-82544957或加QQ:1664383846
中心简介: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的研究队伍由一支年轻、高水平的人员组成,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以及多名研究员(博导)、高级工程师等高级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辉研究员(主任)的带领下,中心各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研究团队,为中心的发展和我国生物技术工程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相互协作,以分离纯化介质和分离纯化技术为主要核心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多肽、蛋白质(包括基因工程疫苗)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分离纯化以及药物缓控释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与生物技术上游单位和部分制药企业合作,进行了技术的放大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形成了对生物产品制备过程进行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的科研基地。 近年来在,在细胞培养微载体、免疫比浊纳米微球、PEG衍生物等产品也已成熟并推向市场。
产品简介:
琼脂糖层析介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化分离介质,主要用于疫苗、抗体、酶制剂等蛋白质分子的分离纯化。目前,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已成功开发了亲和(包括金属鏊合)、凝胶过滤、离子交换、疏水作用等多系列、多品种的琼脂糖层析介质,其中,还包括针对不同产品的专用介质,如用于分离纯化乙肝疫苗(CHO或酵母表达的HBsAg)的特种疏水层析介质和离子交换介质,以及用于分离纯化抗凝血酶的亲和层析介质。
中心还可依据用户需要提供不同配基种类和密度的各种琼脂糖层析介质,并接受用户委托开发新的分离介质及分离纯化工艺。
聚苯乙烯微球介质是为解决传统C18介质在多肽、天然产物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种新介质。传统的C18介质的基质为硅胶,不耐酸碱,容易被污染,难以清洗;而且由于其配基疏水性过高,在分离一些强疏水性的物质时难以洗脱,导致回收率下降。而聚苯乙烯微球介质采用世界领先的膜乳化技术合成,它的骨架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具有高机械强度和高化学稳定性,能够耐受pH 2-13的溶液环境,同时在反相分离强疏水性物质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收率。中心还可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粒径、不同孔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介质。
纳米微球方面,本实验室建立了完整的纳米、亚微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能够分别制备出20-800 nm多种尺寸、多种表面基团的聚合物微载体,目前共有47种成型产品,均实现了百克级的制备规模。相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真正实现了“表面活性剂零残留”,在后期纯化过程中首次实现了“零絮凝”,达到了更高的质量标准。相比文献中报道的制备工艺,自主研发工艺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5倍,并且更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微载体指能使依赖贴壁的细胞在悬浮培养时贴附在颗粒表面单层生长,从而增加细胞贴附生长的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和收集,是目前广为应用的细胞培养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转瓶式培养模式。将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与微载体技术结合,使得微载体的特性、制备材料、培养模式及工艺方法得到不断的优化。该技术已成为当前贴壁细胞培养最有商品化及工业化发展前途和实用价值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