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常规的Tris-SDS-PAGE电泳的只能分辨大分子物质的,而对了相对分子量小的,尤其是10kD以下的蛋白分辨率极低。本人用Tris- SDS-PAGE做一个20KD以下的蛋白结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重现性差,因为在这种不连续的缓冲系统中,低分子量的常常堆积在浓缩胶中。而Tricine-SDS-PAGE 可以很好的分离30KD以下的蛋白,而且本人还发现它同样对大蛋白也适用,我用它做过45KD,90KD,120KD左右的蛋白,而且每次上样3uL的 Marker跑出来的10条带清清楚楚,几乎是平行的跑下来,常规的Tris-SDS-PAGE加了10uL的效果也没它好,有时越大下面越不清楚,也越窄。如果,有战友做小蛋白的话不妨试试看,下面是我的实验配方和步骤。如有问题还可以跟帖或PM我。
一、缓冲液的配置:
1.正极缓冲液anode buffer(1X):
0.2M Tris(pH 8.9):12.114g加H20定容至500ml, 4℃保存。
2.负极缓冲液 cathode buffer (1X):
0.1M Tris +0.1M Tricine+0.1%SDS 不用调pH:
6.057gTris+8.96gTricine+0.5g SDS 加H20定容至500ml, 4℃保存。
3. 凝胶缓冲液 gel buffer(G-B, 3X):
36.342gTris+0.3gSDS加H20定容至100ml H20,HCL调pH=8.45,过滤4℃保存。
4. AB-3 储存液(49.5%T,3%Cmixture):
24g丙烯酰胺+0.75g甲叉双丙烯酰胺 加H20定容至50ml,过滤4℃保存。
5.AB-6储存液(49.5%T,6%Cmixture):
23.25g丙烯酰胺+1.5g甲叉双丙烯酰胺 加H20定容至50ml,过滤4℃保存。
二、具体的步骤:
1.按如下配方制备分离胶和积层胶:
4% 积层胶(3ml) 10%分离胶(8ml)
AB-3(mL) 0.25 --
AB-6(mL) -- 1.6
3×gel buffer(mL) 0.75 2.67
甘油(mL) -- 0.63
H20(mL) 2 3.1
10% APS(uL) 22.5 40
TEMED(uL) 2.25 4
先注入分离胶,待分离胶凝固后(0.5-1小时),注入积层胶。待积层胶凝固后(0.5-1小时)。
2. 上样电泳:
总蛋白取 25uL,细胞组分蛋白根据BCA定量后取75ug,加入6×SDS上样缓冲液煮沸5 分钟,12000rpm离心2分钟,取上清进行蛋白电泳。准备电泳时,在电泳槽底部加入正极缓冲液,将制好的胶连同其装置放入电泳槽内,在两块胶之间注入负极缓冲液,用30V的电压预电泳10分钟,然后上样。当染料从积层胶进入分离胶后,电压加到90V,继续电泳直到溴酚蓝抵达分离胶底部,断开电源停止电泳。整个电泳过程在冰上或4℃进行。
3. 转膜和抗体孵育
1) 电泳近结束时,将裁好的与凝胶尺寸相当的PVDF膜先用甲醇浸透活化后,用去离子水漂洗,然后浸泡在转移缓冲液中。另外,裁剪六张尺寸一致的滤纸连同海绵垫一起置于转移缓冲液中浸泡。
2) 电泳结束后,小心取出凝胶,浸泡于转移缓冲液中,在转移缓冲液中安装转移装置,从负极到正极按如下顺序装置:海绵垫、三层滤纸、凝胶、PVDF膜、三层滤纸、海绵垫。注意清除各层之间的气泡。转移装置放在搅拌器上并冰浴。连接好电源后,调整电压100V,湿转1-1.5小时。
3) 转膜结束后,用TBST缓冲液漂洗PVDF膜2次,每次5分钟,之后加入20mL封闭液完全浸泡膜,室温平摇2小时。
4) 根据预染Marker显示的分子量,在相应的范围内,将含有目的蛋白的区域剪下,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含一抗的封闭液中,用塑料袋封好,4℃缓慢侧摇过夜。
5) 取出PVDF膜浸入TBST缓冲液,平摇洗膜三次,每次10分钟。
6) 在封闭液中按1:10000~20000比例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将膜置于其中,室温侧摇0.5-1小时。
7) 取出PVDF膜浸入TBST缓冲液,平摇洗膜四次,每次10分钟。
4. 化学发光显色:
1) 在暗室中,取等量的Stable Peroxide Solution和Luminiol/Enhancer Solution混匀后,将PVDF膜浸泡其中,轻轻晃动,直至可以看到荧光,一般3~5分钟。
2) 将膜取出,用滤纸吸干多余的液体,放入塑料保护膜中。
3) 将封好的膜放入暗盒中,加入X光片,根据荧光的强弱,曝光5秒~1分钟不等。
4) 取出X光片,放入显影液中,直至条带出现,这时可以根据条带的效果,再次调整曝光的时间。
5) 将显影后的X光片用自来水清洗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5~10分钟,再用自来水后晾干、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