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性质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010-04-04 14:54 · Beck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及其原理。 2.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3.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分子稳定因素的认识,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变性作用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原理】 (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及其原理。

2.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3.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分子稳定因素的认识,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变性作用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原理】

(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所含有的某些氨基酸具有特殊结构,可以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1. 双缩脲反应

尿素被加热至 180℃左右时,两分子尿素缩合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下可与Cu2+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所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均有此反应。

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有双缩脲反应,可用此法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

2. 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具有茚三酮反应。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外,其他氨基酸生成紫红色,最终为蓝色化合物。

除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能进行茚三酮反应外,氨、β-丙氨酸和许多一级胺化合物都有此反应。该反应灵敏度达1:1500 000(pH5-7)。现已广泛地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

3. 黄色反应

凡是含有苯基的化合物都可与浓硝酸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芳香族氨基酸及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此反应。苯丙氨酸很难反应,需加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二)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及等电点的测定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质。调节溶液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的离子浓度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以兼性离子状态存在,在电场内该蛋白质分子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这时溶液的 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当溶液的pH值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即在 H+ 较多的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当溶液的pH值大于等电点时,即在OH—较多的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

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在不同 pH 溶液中形成的混浊度来确定其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最容易沉淀析出。

(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蛋白质分子由于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胶体颗粒。但是,蛋白质胶体颗粒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丧失稳定因素,即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该反应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但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性质。沉淀因素除去后,蛋白质沉淀可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可逆沉淀反应。属于此类反应的有盐析作用;在低温下,乙醇或丙酮对蛋白质的短时间作用以及等电点沉淀等。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盐析作用。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影响下,蛋白质分子被盐脱去水化层,同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遭到破坏而沉淀析出。沉淀出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若减低盐的浓度时,还能溶解。

沉淀不同的蛋白质所需中性盐的浓度、种类不同,所以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盐类可将各种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别沉淀析出,这种方法称为蛋白质的分级盐析。它在酶的生产和制备等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2. 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结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这时蛋白质已发生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沉淀不能再溶解于原来的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不可逆沉淀反应。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过酸、过碱、加热、震荡、超生波、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反应。

重金属盐类易与蛋白质结合成稳定的沉淀而析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是酸碱两性电解质,在碱性溶液中(对蛋白质等电点而言),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如Zn2+、Cu2+、Hg2+、Pb2+ 、Fe3+结合成蛋白质盐。在有机体内,蛋白质常以其可溶性的钠盐或钾盐存在,当加入汞、铅、铜、银等重金属盐时,则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的盐类而沉淀。经过这种处理后的蛋白质沉淀不再溶解在水中,说明它已发生了变性。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的反应通常很完全。因此,生化分析中,常用重金属盐除去体液中的蛋白质; 临床上则用蛋白质解除重金属盐食物性中毒。但应注意,过量的醋酸铅或硫酸铜可使沉淀的蛋白质再溶解。

蛋白质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带正电荷,与酸根的负电荷结合成为溶解度很小的盐类而沉淀。三氯乙酸和磺基水杨酸最有效,可将血清等生物体液中的蛋白质完全除去,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 卵清蛋白溶液:取5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4—8层纱布过滤,新鲜配制。

2. 0.5% 酪蛋白(以0.01N NaOH作溶剂)

3. 酪蛋白-醋酸钠溶液:称取纯酪蛋白0.25克,加蒸馏水20ml及1.00N NaOH溶液5ml (必须准确)。摇荡使酪蛋白溶解。然后加1.00N醋酸5ml ((必须准确),倒入50ml 蒸馏瓶内,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结果是酪蛋白溶于0.10N醋酸钠溶液内,酪蛋白的浓度为0.5% 。

4. 蛋白质-NaCl溶液: 取20ml蛋清,加蒸馏水200ml和饱和氯化钠溶液100ml,充分搅匀后,以纱布滤去不溶物(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溶解球蛋白)。

5. 0.5% 甘氨酸,0.3% 酪氨酸,0.5% 色氨酸

6. 尿素,双缩脲试剂,0.1%茚三酮乙醇溶液,浓硝酸,10%NaOH

7. 0.01%溴甲酚绿指示剂,0.02N HCl,0.02N NaOH,0.01N HAc,0.10 N HAc,1.00N HAc

8. 饱和硫酸铵溶液, 硫酸铵粉末, 2%硝酸银, 0.1%硫酸铜, 饱和硫酸铜, 10%三氯乙酸,

易生物仪器库:https://www.ebioe.com/yp/product-list-42.html

易生物试剂库:https://www.ebioe.com/yp/product-list-43.html

(二)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漏斗,滤纸,移液管,滴管,恒温水浴。

【实验方法】

1. 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结晶,加入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入10滴双缩脲试剂,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另取1支试管,加入卵清蛋白溶液 1ml 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2. 茚三酮反应

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卵清蛋白溶液和0.5%甘氨酸溶液4滴 ,再加入2滴0.1% 茚三酮乙醇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 1-2 分钟,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深浅。

3. 黄色反应

分别向 6 支试管中加入试剂,微火小心加热(不必沸腾),观察颜色变化。再滴加 10% NaOH 溶液使呈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4.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

(1) 取 1 支试管,加入1ml 0.5% 酪蛋白和5-7滴 0.01% 溴甲酚绿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 3.8—5.4,在酸性溶液中为黄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混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用滴管缓慢加入 0.02N HCl 溶液,随加随摇,直到有大量沉淀产生。说明原因,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继续滴入 0.02N HCl 溶液,观察沉淀和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原因。

(4)再缓慢滴入 0.02N NaOH 溶液,观察沉淀和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说明原因。

5. 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取 9 试管编号后按下表顺序准确加入试剂。加入每种试剂后应混匀。(单位:ml)

静置约20分钟,观察每支试管内的混浊度,以-,+,++,+++,++++符号表示沉淀的多少。根据观察结果,指出哪个pH是酪蛋白的pI。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