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乳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培养

2010-02-22 14:33 · winter

1 材料 1.1 动物 24 小时内新生的SD 大鼠10 只。 1.2 试剂 F12 完全培养液(含F12 培基、15%胎牛血清、青链霉素等),0.25%胰蛋白酶,0.1%Ⅱ型胶原酶(Sigma, F12 培养基配置)。 1.3 器械 手术器械和磁力搅拌器。 2

1 材料

1.1 动物

24 小时内新生的SD 大鼠10 只。

1.2 试剂

F12 完全培养液(含F12 培基、15%胎牛血清、青链霉素等),0.25%胰蛋白酶,0.1%Ⅱ型胶原酶(Sigma,

F12 培养基配置)。

1.3 器械

手术器械和磁力搅拌器。

2 方法

拉颈处死 24 小时内新生的SD大鼠,75%乙醇浸泡5 min,取出头盖骨,分离顶骨和额骨,冰生理盐水液反复洗涤大鼠乳鼠颅盖骨标本除去脂肪组织及残留血,放入另一盛有F12 完全培基液的培养皿中再洗涤,将颅骨剪成2~5 mm2碎片,将洗涤过的骨碎片用0.25%胰蛋白酶2 ml预消化15 min,以清除纤维组织细胞,弃去上清液(其中主要含成纤维细胞)。

然后以 0.1% Ⅱ型胶原酶10 ml,在37℃环境中消化20 分钟,室温下磁力搅拌消化20 分钟。静置数分钟,收集消化液,室温下以1200 rpm离心10 分钟。去除上清液,用20%胎牛血清的F12 培养液4 ml悬浮细胞,接种于75 ml培养瓶中,补培养液8 ml使每瓶液体量达到12 ml;对静置后沉淀部分可再重复以胶原酶消化20 分钟、磁力搅拌消化15 分钟、离心10 分钟,将获得的3 瓶细胞放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在5% CO2,95%空气,37℃温度下培养,24 小时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胞质开始伸展,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隔 48 小时换培养液(注:消化视具体情况而定,也可多消化1 遍)。

原代培养一般接种后第 7 天能长满。传代时,取生长良好、贴壁松紧适度的成骨细胞1 瓶,弃去培养液,传代时先以PBS 冲洗2 遍,加0.25%胰酶1 ml,室温下消化3~5 分钟,将胰蛋白酶液弃去,加F12培养液充分吹打8-10 分钟。将已消化的细胞收集、合并,计数;用F12 完全培基调节至细胞浓度为合适浓度。一般取2-5 代成骨细胞进行实验。代数太多,细胞老化或者分化明显。

3 结果

如图所示,成骨细胞的形状和成纤维细胞非常相似,但是不同的是,比成纤维细胞更不容易消化,尤其是传代次数多,细胞老化的时候,非常难消化,并且不易消化成单个细胞。

成骨细胞 100倍

成骨细胞形成的矿化结节

鉴定的方法可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骨玻璃样蛋白(BGP)检测和矿化结节检测等。

4 讨论

成骨细胞包绕在硬组织中,致使处理困难,可采用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酶消化法、骨膜组织块法、骨髓培养法以及薄层骨片经EDTA 处理并经胶原酶消化,均可培养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保持有骨组织细胞的某些特征。

据文献报道,不同方法培养的成骨细胞形态是不同的[1]。

参考文献

[1] 司徒镇强. 细胞培养 [M]. 第一版.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 2000:1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