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志成, 姚志建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
摘要:根据10080份基因组DNA测序的结果,讨论了毛细管阵列电泳测序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对影响测序结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平板凝胶电泳方法进行比较,显示了毛细管阵列电泳的优点。同时也对大规模测序技术环节之间的协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毛细管阵列电泳;DNA测序;基因组
1.前言
1977年,Sanger等提出了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即利用双脱氧核苷三磷酸的渗入阻断DNA聚合酶的作用,使合成链在双脱氧核苷酸处中止,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长度各差一个核苷酸的DNA单链,以读出序列。双脱氧链终止法早期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但同位素的散射与衰变影响测序结果读取的准确性,且操作步骤繁琐,不能满足大规模测序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荧光标记的测序技术逐渐取代同位素标记,进而四色荧光标记的应用又使测序反应物的分离能在一个泳道完成,从而降低了泳道间迁移率的差异对精度的影响,为一块平板胶做+( 个样品的高密度电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凝胶平板电泳 DNA自动测序仪就是在此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基因组学的出现和发展对测序数量的需要产生了数量级的跳跃,毛细管阵列电泳DNA测序仪就应运而生了。本文从规模化测序的实际操作出发,探讨毛细管阵列电泳测序的运行方式、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测序结果的因素。并对凝胶平板电泳测序仪和毛细管阵列电泳测序仪的操作过程作了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