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将关闭位于新泽西州纳特利地区的研发设施,大约裁减1000个工作岗位。
2009年,当罗氏付出46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基因泰克的全部股权时,外界担心,那些循规蹈矩、不拘言笑的瑞士人的到来,将扼杀这家位于加州的生物技术公司天马行空般的创新文化。
关闭基地
然而,过去3年来,工作在旧金山、身穿牛仔裤的科学家们证明,正是他们推动着罗氏这家有着116年历史的瑞士药业巨头的产品研发线,让罗氏自己的研发业务相形见绌。
2011年,罗氏4只最畅销药物Rituxan、安维汀、赫赛汀和Lucentis都是由基因泰克的实验室开发出来的,它们占罗氏当年药品销售总额的55%。
在罗氏研发线中,被市场看好的7只药物有5只来自基因泰克,其中包括被称为“武装化抗体”的实验性抗癌药TDM-1,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该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上月底,罗氏决定关闭它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纳特利地区有着80年历史的研究设施,该基地曾向世界推出了镇静药物“安定”(Valium)。罗氏的这一举动明白无误地表明,基因泰克的研究和早期开发业务(gRED)风头盖过了罗氏自己部门的早期研究和开发(pRED)。
在裁掉了纳特利基地1000个工作岗位之后,gRED和pRED的员工人数大约为2000名。对罗氏传统的优势部门缩减规模,无疑让罗氏的老员工担忧:一场不事声张的基因泰克反向收购行动正在悄悄进行。
一位瑞士私人银行分析师说:“其实,罗氏和基因泰克的合并是在促成基因泰克走向全球化。罗氏可能只在最初阶段占据上风。”
在基因泰克赢得一连串成功的同时,罗氏原有的实验室却遭遇了代价不菲的失败。最近,罗氏停止对实验性心脏病药物达塞曲匹(Dalcetrapib)开展临床试验。这次研发失败或许成为关闭纳特利基地的导火索。
作为罗氏的前美国总部,纳特利研发基地的关闭是罗氏2010年制定的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该项计划,罗氏要在两年里将全球员工人数裁减掉6%(约4800个工作岗位)。在这次裁员行动中,gRED受到的影响略小于pRED,后者剥离了600个工作岗位。
裁员行动
瑞士工会Unia官员表示,目前,罗氏在瑞士本土的员工不会受到较大的裁员威胁,按照行动计划,罗氏已经在瑞士裁减了770个工作职位。
1896年,弗里茨·霍夫曼—罗氏(FritzHoffmann-LaRoche)在瑞士巴塞尔创建了罗氏公司。目前,罗氏家族仍然持有该公司庞大的股份。罗氏正在投资5.5亿瑞士法郎(合5.76亿美元),建造一座178米高的办公大楼。
罗氏首席执行官施万(SeverinSchwan)表示,虽然近年来瑞士法郎的强势对公司经营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公司仍将致力于在瑞士的发展。
不过,这次关闭纳特利研发基地不禁让人们发出疑问:罗氏是否在酝酿裁减更多的雇员。
罗氏发布的公告明确表明,公司赢利能力所受到的压力要比预想的更大。
关闭纳特利研发基地还迫使罗氏负责pRED的主管让·雅克·加罗德(Jean-JacquesGaraud)离职。去年,加罗德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承认,来自罗氏不同业务部门的研究人员都在独立开展工作。
他说:“我们互相交谈,谈论生活,如书籍和电影,但是,我们不会谈论太多的科研。”
让一家公司两个研究部门保持自主权是对基因泰克做的让步,基因泰克担心,合并将损害创新活动,令顶尖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流失。
重新定位
与基因泰克达成合并交易行动之后,罗氏一直在试图对自己重新定位。2009年,它退出了美国制药行业游说团体“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加入了生物技术协会BIO。
它还使用基因泰克的品牌,在美国市场销售药物。罗氏医疗总监一职则由来自基因泰克的哈尔·巴伦(HalBarron)担任。
基因泰克的员工对这种安排感到满意,最近在纽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他们说,罗氏非常尊重基因泰克的文化及科研氛围。
随意的牛仔裤仍然凌驾于正式的职业装之上,而2009年当罗氏美国总部搬迁到旧金山时,随同前来的罗氏工作人员也与本地雇员打成了一片。
不过,自2009年以来,基因泰克的发展并非都一帆风顺。
去年,这家生物技术公司遭遇了一次打击,美国FDA撤销了将“重磅炸弹”药物安维汀用来治疗乳腺癌的批准决定。该药在用于治疗胃癌和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中也遭到了失败。
但基因泰克至高无上的声誉仍然让每一个生物制药科技领域的人趋之若鹜。
虽然罗氏认为,保持两个研发部门的独立可以让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自由解决问题,但两者之间的撞车最终不可避免。过去10年来,与gRED相比,pRED的研发记录并不是完全压倒性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情况是否可以得到改变,罗氏是否需要做更多基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