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等级及其饲育环境的技术指标
>
>>>>> 按照《GB 14925-2001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国家标准》规定,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在微生物控制方面,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 一级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 二级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
>>>>>>清洁动物除要求必须不带有人兽共患病原和烈性传染病病原及常见传染病病原之外,还要求排除对科学实验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清洁级动物已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质量控制等级的动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制和安全评价等领域的动物实验之中,发挥了清洁级动物,易于质量控制,非实验因素干扰少,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
>>>>> 三级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容许存在的。故实际上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这类动物是目前国外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它的来源,既可来自无菌动物繁育的后裔,亦可经剖胎取后,在隔离屏障设施的环境中,由SPF亲代动物抚育。它不带有对人或动物本身致病的微生物,但不能排除可经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的微生物。
>>>>> 四级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和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无菌动物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无菌动物是在无菌屏障系统中,剖腹取出胎儿,饲养繁育在无菌隔离器中,饲料、饮水经过消毒,定期检验,证明动物体内外均无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大部分病毒)的动物。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微生物和寄生虫而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个“无”是相对而言的。到目前为至,尚未确立无菌动物的微生物检定法,因此,研究者的检定方法各式各样,其中病毒和立克氏体的检查尚有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在无菌动物中供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无菌小鼠,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胸腺细胞中仍有存在白血病病毒的例子,因而,现在的所谓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未能检出细菌、真菌、原虫、内外寄生虫的动物较妥当。悉生动物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Anima with Known Bacterial Flora),是指用与无菌动物相同的方法取得饲养(剖腹取胎,在隔离器内饲养)、但明确的物体内所给予的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即凡含有已知的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或多菌(Polyxenie)的动物。由于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一样是放在无菌隔离器内饲养的,因此选用此种动物作实验准确性是很高的,可排除动物体内带有的各种不明确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常用于研究微生物和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可按研究目的来选择某种微生物。
>
>>>>> 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需要在不同等级的环境和设施中饲育,实验动物饲育环境分为三类,即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每类环境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详见表1和表2。普通环境: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CL实验动物及SPF实验动物。进入屏障的人、动物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控制。空气经低效、中效、高效过滤器进入屏障系统,结净度达到10000级,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空气、人、动物、物品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路线。工作人员工作时要在淋浴后穿着无菌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尽量减少和动物的直接接触。>隔离环境: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SPF、悉生(Gnotobiotic)及无菌(germ free)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只能通过隔离装置上的橡胶手套来进行饲养或实验。物品是通过包装消毒后,由灭菌渡舱或传递窗传入;动物是经由无菌剖腹产的方法进入;进入隔离装置的空气,应经高效过滤,保证隔离装置内空气洁净度达100级,无菌并维持正压状态。根据实验需要也可维持负压状态,但需要配置空气排放装置,保证空气排放符合标准。
表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项 目
|
指 标
|
|||||||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
犬、猴、猫、兔、小型猪
|
鸡
|
||||||
普通环境
|
屏障环境
|
隔离环境
|
普通环境
|
屏障环境
|
隔离环境
|
屏障环境
|
||
温度,℃
|
18~29
|
20~26
|
16-28
|
20-26
|
16-28
|
|||
日温差,℃≤
|
-
|
4
|
-
|
4
|
4
|
|||
相对温度,%
|
40-70
|
|||||||
换气次数,次/h
|
8-10
|
10-201
|
20-50*
|
8-10
|
10-201
|
20-501
|
10-202
|
|
气流速度,m/s
|
0.1-0.2
|
|||||||
压强梯度,Pa
|
-
|
20-502
|
100-150
|
-
|
20-502
|
100-150
|
20-502
|
|
空气洁净度,级
|
-
|
10000
|
100
|
-
|
10000
|
100
|
10000
|
|
菌数,个/皿≤
|
30
|
3
|
无检出
|
30
|
3
|
无检出
|
3
|
|
氨浓度 mg/m3>≤
|
14
|
|||||||
噪声dB ≤
|
60
|
|||||||
照度,lx
|
工作照度
|
150-300
|
||||||
动物照度
|
15-20
|
100-200
|
5-10
|
|||||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
12/12或10/14
|
|||||||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仅限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
>
表2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3)环境指标(静态)
项 目
|
指 标
|
|||||||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
犬、猴、猫、兔、小型猪
|
鸡
|
||||||
普通环境
|
屏障环境
|
隔离环境
|
普通环境
|
屏障环境
|
隔离环境
|
屏障环境
|
||
温度,℃
|
19-26
|
20-25
|
>
|
16-26
|
18-22
|
>
|
16-26
|
|
日温差,℃ ≤
|
4
|
3
|
>
|
4
|
3
|
>
|
3
|
|
相对湿度,%
|
40-70
|
|||||||
换气次数,次/h
|
8-10
|
10-201
|
20-501
|
8-10
|
10-201
|
20-501
|
20-501
|
|
气流速度,m/s
|
0.1-0.2
|
|||||||
压强梯度,Pa
|
-
|
20-502
|
100-150
|
-
|
20-502
|
100-1502
|
100-150
|
|
空气洁净度,级
|
-
|
10000
|
100
|
-
|
10000
|
100
|
100
|
|
落下菌数,个/皿 ≤
|
30
|
3
|
无检出
|
30
|
3
|
无检出
|
无检出
|
|
氨浓度 mg/m3 ≤
|
14
|
|||||||
噪声 dB ≤
|
60
|
|||||||
照度,lx
|
工作照度
|
150-300
|
||||||
动物照度
|
15-20
|
100-200
|
5-10
|
|||||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
12/12或10/14
|
|||||||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房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应取自于无污染区域或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3此处动物实验设备系指动物饲养和实验时,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应达到本环境指标的设备。
|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25-2001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