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率先实现经济发展的区域之一。历经过去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圈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酿成环境危机,太湖蓝藻的爆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己任,以开发性金融理念为指导,将政府组织优势和开行融资优势相结合,积极探索支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融资新模式,对加大我国“三湖三河”的治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秀美太湖 蓝藻频发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环太湖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长期以来,太湖不仅是周边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而且对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调节气候、保持流域生态平衡,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围绕这个总面积不到3.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散布着苏、沪、浙等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十余个城市,它们共饮一湖水,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谈。但是,三十年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却付出了沉重代价:流淌在纵横河道里的不再是溪水清清,荡漾在处处湖塘里的不再是碧波涟涟。让无数人流连的江南水乡景色,被越来越多的污水塘、臭水沟取代。太湖已从原来一年有10天水质变坏激增至200天。2007年5月,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太湖蓝藻水华事件,无锡出现水危机。污染不除,太湖积疴难去,太湖流域发展难继。
开发性金融破解“太湖困局”
太湖的“公地困局”是太湖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太湖流域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各地都想利用太湖的自然资源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但又都不愿意过多的承担治理太湖的责任,这成为过去太湖治理措施无法充分落实、治太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开行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将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开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通过“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运行机制,大力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跨区域支持太湖环境治理,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围绕政府热点,以规划先行引领太湖治理。2007年8月,开行陈元董事长在江苏分别与李源潮书记和梁保华省长进行座谈,签署太湖治理合作协议,就合作治理太湖水污染达成广泛共识。开行积极参与江苏省太湖污染治理的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的编制,与江苏省政府联合成立太湖治理融资专项工作组,提前介入项目,提出系统性融资规划。9月,开行向江苏太湖污染治理规划项目提供2000万元技援贷款,有效地促进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开发建设。
二是通过大额融资支持打通太湖治理资金瓶颈。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太湖整体治理需投资1113亿元,其中江苏部分占52%,约579亿元,超出浙江和上海两地之和。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地方财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一大笔资金,财政专项治理资金逐年逐笔拨付的特点根本不能满足太湖环境治理项目期初庞大的启动资金需要。2008年1月,开行姚中民副行长在南京与江苏省赵克志常务副省长正式签署了《江苏太湖污水治理合作协议》,承诺根据太湖水环境治理的总体规划,向水环境治理项目提供400亿元大额、长期信贷支持。同时,将太湖水环境治理项目列入开行专项计划,单列信贷规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三是坚持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开创太湖治理新局面。从融资安排的角度来看,太湖治理存在四大约束:一是资金供需不匹配,二是成本收益不匹配,三是产权结构不匹配,四是治理结构不匹配。针对这些问题,开行坚持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的方法,推动太湖流域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和产权治理结构的完善。一方面,对治太项目实施差别化处理,对没有资金收益的环境治理项目,由财政进行补贴,对有资金收益的可市场化项目,用项目收益覆盖还款来源。另一方面,将省、市、县三级政府纳入联合协调机制解决纯公益性项目融资问题,通过“谁污染,谁付费”的方式清晰界定环境成本,整合特许经营权、排污收费和环境改善收益等资源,有效锁定风险。在开行的示范带动下,太湖治理项目正逐步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与追捧,2009年1月开行以“总体承诺、信用增级、银团招标、余额包销”的方式,联合中、农、建、交等4家商业银行,对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提供9亿元银团贷款,实现了政府信用、开行信用和市场信用的有机结合。
治理前后凸显效益对比
由来已久的太湖污染直到2007年5月爆发水危机才被世人所重视,但在此之前,开行一直在默默支持太湖水环境的治理。2002年,开行就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向太湖五里湖区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发放贷款14.5亿元,2003年起又支持了无锡环东蠡湖、苏州阳澄湖等项目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无锡内太湖即五里湖,又称蠡湖,地处无锡市滨湖区境内,属浅水型湖泊,营养程度综合评价为富营养。在开发性金融规划先行理念的推动下,无锡市制定了《无锡市五里湖(蠡湖)保护规划》,推进湖泊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使湖泊的公益性功能得到涵养,湖泊的开发利用手段得到规范,实现了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湖岸面貌大为改善,许多地方已成为旅游的景点,水面面积扩大,水环境容量大大增加,湖区的养殖污染大大减少,湖区水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5月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时,外太湖蓝藻泛滥成灾,而内太湖影响很小,体现了开行支持太湖治理的良好效果(见图2)。截止2009年底,五里湖岸边的蠡湖新城已建成为全省最大的开放式景区,沿湖36公里岸线及沿湖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成为无锡山水城市的核心标志。
开发性金融的治太展望
1. 加大开发性金融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太湖环境综合治理。
江苏省政府于2009年初推出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确定,将在太湖治理项目上投资1083亿元。开行坚持组织增信和市场建设,能够将资金的能量成倍放大,通过发挥“投贷债租”的协同效应促进太湖治理的市场化,协助地方政府发行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长期债券,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利国利民的治太建设。
2. 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探索走出“太湖困局”长效机制。开发性金融坚持规划先行,将未来发展潜力大但当前效益不被看好的项目进行整体培育,通过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打通融资瓶颈,促进环太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实力,努力建立破解“太湖困局”的长效机制,推动太湖流域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3. 推动后续规划工作,精心筹划长期治理的关键环节。
在国家《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下,开发银行以太湖区域相关城市治理项目为切入点,在2010年1季度先后与苏州、无锡、常州等太湖周边城市签订了新一轮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将太湖治理作为双方合作的主要方面,积极支持走马塘无锡段拓浚、常州西太湖综合整治、无锡太湖北岸农村面源整治等一批治太项目。今后,开行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积极参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与周边城市规划的修编与实施,以打造低碳经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为目标,全面加快太湖治理,全力将太湖流域打造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型区域。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行行长 茆君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郭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