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期末总收入可望达2670亿

2010-05-14 00:00 · Grover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一份报告称,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节能环保产业总收入应达到2670亿元,实现年均30%增长。在GDP保“八”情况下,2015年产业规模占到当年GDP比重达到11%左右。 这份名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为上海市经济和信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一份报告称,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节能环保产业总收入应达到2670亿元,实现年均30%增长。在GDP保“八”情况下,2015年产业规模占到当年GDP比重达到11%左右。

这份名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提供决策建议。

2008年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共有企业3670家,从业人数约15.2万人,产业收入为450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速达到30%。

报告引述数字称,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预计201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非市场化”劣势

复旦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认为,上海大部分环保设备从国外进口,但又面临国外设备“水土不服”境地。而在尖端科研领域,上海又表现乏力,如煤的清洁化利用技术、碳捕捉碳储存技术、受损环境修复技术等。

国外环保设备领域领军企业,诸如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久保田公司、三菱重工、德国蒂森克虏伯旗下的伍德公司(UHDE)等,其母公司均为制造业领域龙头企业。但目前仅有上海电气集团、宝钢股份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向节能环保领域拓展业务,成立环保分部或公司,其他大型内资企业较少主动进入。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十家左右,固定资产大于5000万元的也不足50家,没有一家以环保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相当一部分节能环保是以非市场化、非产业化的形式实现”,戴星翼说,“大型国企动力不足是未来要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大企业主要集中在自然垄断领域,多数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如市容环卫领域、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等。且大企业以兼业为主,产业发展动力不强。

在现行环保投资渠道中,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和更新改造资金是最主要渠道,其中主要资金来自政府预算资金(含预算外),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环保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

但在浙江、江苏、福建、北京、辽宁等地区的民营环保企业众多,戴星翼说,“仅浙江省的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就占到总量四分之一以上”。

做强节能服务业

戴认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必须盯紧新领域,“如建筑节能、智能电网以及环境金融等前沿性领域”。

节能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

2006年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了80亿元大关,达到82.55亿;2008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增长到417.3亿元,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年节能能力达569.2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67.18万吨。

在这些产业中,戴建议经信委重点关注合同能源管理业,“通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可实现集技术、服务、工程与管理一体化的‘总承包’功能,虽然目前产业规模并不大,但增长迅速”。

世界银行/ GEF(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一期,在过去5年中,就已经同180多个用户达成200多个能效项目合同, 总投资额为3.9亿人民币。

就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也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的“干货”很多,如“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在税收上,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此外,中国能源审计进入高速发展期。200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需要审计,但目前主要由企业自行开展,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能源审计机构。

在环保产业方面,报告坚持上海仍然要主抓环保服务业。

目前国家巨量环保资金仍是补偿前期历史欠账,完善末端治理的基础硬件,如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站等环保设施。但大规模环保投资高峰期行将过去,未来市场需求将从工程型需求转向服务型需求。

“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设备及综合化解决方案的设计领域。比如,污水处理厂所需要的管网配套、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流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将快速上升”,戴星翼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