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一五”节能减排进入倒计时阶段,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成为当务之急。为按期交出合格答卷,我省制定出台一系列新招、硬招、实招,用制度之手为“百米冲刺”加码,也为持久节能注入了活力。
预警调控,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
江苏优士化学公司使用的制冷机组能耗不符合国家规定,扬州市能效监察中心发现后随即发出整改通知,限期6个月完成,目前设备整改已全部到位。该市能效监察中心主任单卫星说,去年,全市向30多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一季度又有两家企业成为新的整改对象。
无独有偶,无锡市经信委日前也对未能如期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多家企业发出了黄牌警告。凡“吃黄牌”的企业,在申请贷款等方面会受到严格限制。
数据显示,2009年,我省共监测各类用能设备7161台,发出整改通知书425份,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715台。
对一家企业可以发“黄牌警告”,对一个地区而言,万一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对此,我省将实施新的预警调控制度。刚刚召开的全省节能减排会议要求:在6月底前制定相关预警调控方案,第三季度组织开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预考核,对完成目标有困难的地区,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这一新举措,事实上是将完不成任务的风险关口朝前移,以便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说,从给企业“吃黄牌”到对一个地区进行预警,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她介绍说,实施“预警机制”,各市制定的方案必须非常具体,类似“拉闸限电”排定企业的“序位表”,一旦不能达到序时要求,启动预警方案,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罚的罚,确保完成目标。
实施预警的基本前提是真实、科学的数据。为此,我省统计部门将缩短统计周期,按季度提供节能减排最新进展。
区域限批,让违规企业成“众矢之的”
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张金国介绍说,“节能减排,当务之急是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而记者注意到,淘汰落后产能的“铁拳”,如今捏得更紧了!我省此次强调,各级发改、经信部门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对没有通过环境评价、土地预审和节能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区域限批”制度的实施。按照这项制度,无论哪个市,只要一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能按期完成,就会拖累整个地区相关行业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审批。“谁也不愿意成为行业内、区域内的众矢之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将逼着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目标。
重典之下,各地纷纷出台新招。苏州市新确立900多家工业集中区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两年内全部关闭目标。市经信委主任姚林荣说,最近进行的专项督查表明,今年以来全市已关闭28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
盐城市对规模以上制造业进行了能耗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将低能耗产业、新兴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市经信委副主任汪寿明说,“新建项目如果是‘两高’行业,坚决拒之门外,今年市经信委就否决了2个钢铁项目。”
签定合同,请专家团队帮助节能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强用能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广泛应用同样重要。
合同能源管理是无锡市能耗管理的一项创新,被称为“不花钱的节能”。无锡市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万一峰说,这种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帮助用能大户节能方式效果显著。
无锡东沃化能主产硫酸,一台1250千瓦电机正常运行每小时耗电1000千瓦时。后来,无锡市节能监察中心下属的无锡市能源技术开发服务部与东沃公司开始了合同能源管理合作。由技术开发服务部对东沃公司的电机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每小时可省电200千瓦时,节省的电费二八分成,能源技术服务部收益80%。按照合同规定,实施这项节能技术改造,无锡市能源开发技术开发服务部回报达到180万元后,节能设备无偿给予东沃公司,节电收益也全部归东沃公司。合同能源管理让无锡企业尝到了甜头,至今已实施46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的太古电力公司则是合同项目管理的另一种类型。利用电网管理技术团队、借助传感网技术,为每家用电企业建立一个“微电网”,达到提高用电效能、排除设备隐患,这种模式推出不到一年,已有用户80多家。太古电力董事长曹萍说,“为让用户放心,我们公司和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签约,如果用户节电少于5%,保险公司将提供相应赔偿。事实上,所有用户节电都超过了7%。”
“合同能源管理期间,节能公司赚的是被企业扔到垃圾桶的钱,而且用能公司还能分享。”万一峰说,用能企业只要更多地了解合同项目管理的好处,就可以越推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