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氮指标可能列入“十二五”约束性指标

2010-05-06 00:00 · Grover

美国卫星有一个意外发现: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硫水平持续下降。 更意外的是,这个发现后来还助推了美国的碳减排。 这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近日讲述的一个故事。美国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以高分辨率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结果发现,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中国

美国卫星有一个意外发现: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硫水平持续下降。

更意外的是,这个发现后来还助推了美国的碳减排。

这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近日讲述的一个故事。美国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以高分辨率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结果发现,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中国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大多都保持在2005年水平以下。

美国专家访问中国时对赵华林表示,从这颗卫星上获得的中国减排数据在推动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在二氧化硫得到控制的同时,氮氧化物却超过二氧化硫成为我国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奠基之年。

有消息称,环保部很可能在年内拿出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

在参加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时,赵华林表示,“十二五”将延续“十一五”的总量控制原则,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两项约束性指标――水中的氨氮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另外,作为“十一五”总量控制指标的化学需氧量(COD)减排将扩展到农村。而磷、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将被要求列入地方区域控制指标。

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有把握

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0%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在新增排放消减掉之后再减排10%。赵华林指出,据此测算,由于近5年我国煤炭使用量迅速增加,二氧化硫实际削减量可能要达到2005年的26%,COD要削减到2005年的约40%,才能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而在2006年时,形势还非常严峻――两项约束性指标均不降反增。

这其中也有核算方式改变的因素。

过去,地方环保数据并没有多少公信力。一位环保部官员表示,过去的污染排放数据都是由地方提供的,说多少就多少,没办法核实。并且,很多地方没把减排当回事儿,有不少指标只要在最后报数据时找齐就行了。

针对这种情况,对“十一五”减排数据,环保部采取了“淡化基数,清算增量,核实减量”的原则。即地方上报的统计数据仅作为参考;按照GDP增量和城市化进程计算COD排放增量,按燃煤增量计算二氧化硫增量;按照上马污水处理厂或关停落后企业计算减量。

赵华林说,由于GDP和燃煤的增加,用这套办法之后,很多省第一年的数据都不降反增,地方政府和环保局全急了。不过,这套方法却得到了国务院的力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执行章程。

目前看来,2009年我国二氧化硫完成减排13.14%,已经超额完成目标;COD完成减排9.66%。“虽然最后一年还有变数,但完成这两项‘十一五’减排目标很有把握。”赵华林说。

同时,经过“十一五”的历练,我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近几年来,国务院对地方环保企业和环保机构的投资达到100多亿元,使得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建设近4年提升到前50年的两倍,而燃煤机组的脱硫能力甚至提升了10倍。

“我国的环境保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赵华林说。

“十二五”减排指标

“二变四”

虽然完成“十一五”减排约束性目标指日可待,但赵华林指出,“十二五”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第一,经济结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第二,以煤炭资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难以支撑目前的城市化率。

赵华林说,中国的环保事业还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那么,“十二五”会出台怎样的减排规划?

赵华林表示,目前,由于二氧化硫的下降,很多地方的酸雨由硫酸型变成了硝酸型;同时,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的氨氮日益增多,使得我国一些湖泊蓝藻暴发。因此,水中的氨氮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将作为“十二五”的环保重点,成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将由2项扩展为4项。

另外,在“十一五”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中,虽然二氧化硫减排是覆盖全国的,但COD减排则只覆盖了城市和工业领域。而在最近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来自农业源的COD占总量的47%。赵华林指出,农业源的COD削减也将是“十二五”的重点之一。

对于一些地方特有的磷、重金属等污染,可能将不会列入全国性减排约束性指标,而是要求地方列入区域约束性指标。

而在工业源方面,脱硫脱硝还将继续推进。同时可能要增加电厂的电除尘和布袋除尘,以控制颗粒物的排放。

“在继续抓好工程减排的同时,也要重点推进结构减排。这也是一个重点。”赵华林强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