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标识之战”给中国企业减排施加压力

2010-04-14 00:00 · Elliot

一个黑色小脚印上写着“CO2123g”,像这样的小标签已经在英国、日本、韩国的产品上陆续出现。它就是碳标识。 这些小标签告诉消费者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让消费者能够对产品的生产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一个量化认识,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两年随着“低碳”概念在各

一个黑色小脚印上写着“CO2123g”,像这样的小标签已经在英国、日本、韩国的产品上陆续出现。它就是碳标识。

这些小标签告诉消费者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让消费者能够对产品的生产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一个量化认识,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两年随着“低碳”概念在各国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了碳标识。刘玫介绍说,英国PAS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是目前世界上首个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学规范,于2008年10月正式发布,目前还在不断修订中。虽然它的意义在哪里,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都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根据这套规范,目前英国已有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100个产品开始核算“碳足迹”,并标注碳标识。

2008年7月,日本内阁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产品的碳足迹系统项目,即了解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政府的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清楚知道产品的“碳足迹”。

韩国也于2009年开始要求产品标注碳标识。

刘玫的担心在于目前我国企业的碳排放量普遍较高,如果碳标识的做法普遍实行,而全世界的消费者又普遍树立起应该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产品的环保观念,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产品未来在全球的销量。

减排的压力催生了“碳管理”的新行业。

低碳亚洲执行董事梁咏雩博士告诉记者,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香港公司已经为多个企业、机构提供了碳足迹核算、减排时间表研究等服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客户量出现了猛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碳管理”,希望尽可能在各个环节减少自己的碳排放,其中也不乏大陆企业。

据悉,联想公司也于去年开始着手研究为其产品打上碳标识的可能性。

国家层面的研究也已开展。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对此评价说:“碳标识之战肯定会打响,关键是中国的企业是主动地去打还是被动地去打。”刘玫还介绍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通过分析中国企业的需求,并参考国际上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指南,研究适用于中国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管理、减排、报告方法,力图形成中国企业碳排放评价方法和报告指南,为在中国建立一套能够量化碳排放的系统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体系进行铺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