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并购异军突起 医疗健康产业并购不断

2012-07-05 11:21 · Prima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并购异军突起, 医疗健康产业并购不断。自2011年以来,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生并购案例121起,涉及资金18.89亿元,而医药流通领域并购异军突起,同期内共有18起并购,并超出该领域2006至2010年4年内的累积案例数。此外,商务部发布了《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医药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清科研究中心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生并购案例121起,披露并购资金18.89亿元。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并购异军突起    医疗健康产业并购不断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并购异军突起    医疗健康产业并购不断

其中,2012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披露并购案例数量为32起,涉及金额3.50亿元。在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并购案例数达到89起,涉及并购金额15.48亿美元,创出自2006年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并购行为异军突起,2011-2012年上半年披露了18起并购行为,超出该领域2006至2010年的累积案例数。

2011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参股和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了2011年中国医药流通产业的并购整合行为。

从医药流通企业的并购行为特征来看,首先,并购的股权份额普遍较大,2011年至今的18起并购案例中,仅有3起并购股权不足50%,其余并购行为均拿到了控股权,其中还有4起案例为100%股权并购。

其次从并购行为的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是最为活跃的区域,尤以江浙沪三地为甚。2011年以来,以被并购方所在地域为准,江浙沪地区的医药流通并购案例达到9起,在被统计的案例中占到50%。长三角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如南京医药、上海医药、英特药业、华东医药在这一年均不乏并购手笔,其中上海医药为全国性流通企业,因此并购标的地域分布较广泛,北上收编两家北京企业;而其余三家地方龙头,则加强了自己势力范围的构建,对所覆盖区域的二三线城市的渠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覆盖至盐城、衢州等地,区域性的整合与割据初见端倪。

从行业自身的发展特征来看,医药流通领域的并购行为正在加速行业的集中与整合。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942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3%。其中,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7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前三位主营业务收入在百强企业中占比达42%,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前十位占比达62.5%,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前二十位企业占比为74.2%,提高6.2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行业的发展机遇来看,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随着医院零差率售药改革试点的逐步深入,医疗机构将药房服务外包的意愿将逐渐增强,对于医药流通行业来说将是一大发展机遇,龙头企业在并购整合以扩张势力范围的同时,将进一步深耕细作增强自身对于医院药事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设。

并购热潮涌现三大隐忧

第一大隐忧:如何应对新技术引领的行业变革趋势

当前,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较大的新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和管理技术。影响医药流通行业的互联网技术没有疆界,目前有两大萌芽现象值得传统医药流通企业高度关注。其一是网上药房,将演变为非处方药“制造商——储备库——消费者”的创新平台,消费者通过电脑点击确认定单,专业物流商将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上。在这个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价值在哪里?医药流通企业提供的价值可以被谁替换?和竞争者比,你有突出优势吗?

其二是医药集中交易网络会所。如重庆市政府正在推行试点的药交所模式,在阳光电子交易平台上,制造商产品挂网,医院通过电子平台下定单,由生产厂家直接对医院开票,第三方结算,生产厂家直接配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这种以处方药交易为主的模式推行起来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可以看出,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加强监管方面有它的实用价值。

第二大隐忧:如何应对专业物流的进攻

专业物流窥视医药流通的蛋糕不是新话题,多年前,在浙江等地区就有凭借“我们不卖药,我们只送药”的专业物流公司向医药流通领域渗透了。

国际物流巨头有大资本做支撑,有迅速建立蜘蛛网络的物流服务基础布局能力,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运营系统。随着中国对外开发力度的加大,它们强有力的竞争力必然对本土企业构成不小的挑战。对国际专业物流公司来说,上万亿的药品配送市场,不仅是蛋糕,而且是奶酪中的奶酪,必然会尽全力来抢占这一市场。

第三大隐忧:是什么“能力”给了并购者自信

企业发展光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从市场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机会。有机会、有资源也不能保证发展,还必须有支撑发展的核心能力。企业愿意放弃自身的主权,为他人所兼并,理论上往往不是因为资源不足就是发展空间不够,要么就是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相同的,并购方并购的前提应该是坚信“我比目标企业强,目标企业到了我的手里,就会得到更大发展。”问题是,并购方的能力是什么?是获得政府规则倾斜的能力,可以更多获得竞争机会?是运营管理能力,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还是品牌优势可以获得更多定单?

企业的价值在服务,惟有建立在不断改善服务价值方面的能力,才是有生命力的;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那些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赢利基础的能力;这些能力一定是以团队、以人为根本而建立起来的。我们能够看到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服务纬度在萎缩、毛利在下降、可控制的市场元素在减少,自身还没有找到突破之道,“饥饿的婴儿”在侧,睡可塌实否?

药并购大幅增长 资源整合好戏连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