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的支持,生物识别技术正在逐步涉猎到政府建筑物、军事设施、实验室还有医院。
外国权威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撰写了一篇名为"亚太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在生物识别技术,2009年的时候在亚太区的硬件收入就超过了1.65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15年的时候将会达到7亿美元。
"目前,该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在安全和数据库两大块方面对投资者来说还是有相当多新的机会",Frost&Sullivan的行业分析师Navin Rajendra如此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在身份证项目和电子护照项目上逐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该市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消费者正逐步体会到生物识别技术的潜在优势,其中包括方便性、速度和准确性。针对上述的特性,刺激了研发部门研发出更快、更准确和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生物识别系统。
在亚太地区,虽然生物识别技术的前景一片光明,但同时也有一些障碍,使市场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一个生物识别系统的成本仍然是一项重大的参考因素,再加上经济不景气,企业运营一般都将有限的费用分开时间空隙使用,而不愿意在安全上花费较多。此外,在企业中部署大型生物识别技术系统也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随着这些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开始质疑这些解决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另外,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原始的安全系统。这类原始设备诸如密码键盘,刷卡机等等,这些情况使得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的普及更加困难。
在亚太地区,指纹方式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但在日本、台湾和韩国,卫生问题成为了指纹识别普及的主要障碍。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一个由许多陌生人使用自己的尾指或拇指按在一个指纹识别仪上是不卫生和不干净的。
"这些国家的工程商,大部分采用了非接触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Rajendra说,"不过,相对于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来说,非接触式在应用程序的数量上将会有大大的限制。"
诸如移动电话和PDA这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将受到影响,因为它不可能配置一个标准的非接触式指纹读卡器。然而,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房地产、零售和娱乐中心领域找到新的切入点。
同时,电话银行服务目前正在对语音识别软件进行测试,预计讲大大推动语音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但是,只有正常发展标准语音线路才有可能让语音生物识别技术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