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DIA年会|特别论坛:药物创新与质量

2016-05-30 06:00 · 李亦奇

5月16日,万众瞩目的中国国际药物信息大会暨第八届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在“特别论坛:药物创新与质量”中,嘉宾们认为:创新应当是富有质量的创新,质量应当是以患者得到的服务水准来衡量,质量的形成应当以科学为准绳、关注过程控制。归结起来,药监新政包含了上述三个重要的理念,由此开启了全程接轨、规范管理的新纪元。

5月16日,万众瞩目的中国国际药物信息大会暨第八届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开幕式当天,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杜冠华研究员、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副总裁兼研发中心主任邵颖博士、再鼎制药执行副总裁、临床研发及法规事务负责人徐宁博士、安进亚洲控股医学事务副总裁蔡学钧博士参与了特别论坛“药物创新与质量”的讨论,论坛由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武志昂教授主持。

主持人:武志昂;从左到右依次:徐景和、吴海东、杜冠华、邵颖、徐宁、蔡学均

缘起于2015年7月的药监新政释放了强烈的信号:鼓励创新、关注质量。监管新政对于创新的厘清,表现在深度关注临床价值(患者获益,新的药品管理分类);对于质量的界定,表现在质量内涵是患者的获益程度,以及质量的呈现关键是过程控制(临床核查,一致性评价)。对业界而言,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分水岭。如何应对以谋长远和发展?来自药品研发机构、国际型企业、学术界、工信部、药监总局专家的观点在本讨论中一一展现。

药物创新与质量的理解

来自安进亚洲控股医学事务副总裁蔡学钧博士有个疑问:

1)产地的变更能否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2)科学没有国界,但监管有地域性,如何做到两者的平衡?

再鼎制药执行副总裁、临床研发及法规事务负责人徐宁博士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看法:

1)CFDA的改革“大刀阔斧、鼓舞人心”,对小公司的益处大。以再鼎制药(ZaiLab)为例,公司通过项目引进获得了UCB的数项知识产权并引入中国,通过MAH制度与BI建立合作生产关系。

2)作为企业,需要思考面对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从哪些方面来迎接改革?我们的人才团队准备好了吗?我们是否建立好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且与世界接轨的质量体系”?我们的产品经得起改革的考验吗?

3)思考:面对创新,还有哪些挑战和不足?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副总裁兼研发中心主任邵颖博士则做了如下表态:

1)改革,是药企“春天”的开始,中国已经从“缺医少药”的时代过渡到“享受有品质的药物”时代;

2)企业:创新是指为做产品而进行的创新,药品的创新则是需要呈现患者获益的证据,包括有质量、科学性和合规性并达到上市许可的标准。药品包括两种属性:商品的价值属性和“技术+资本”的属性;

3)药品监管最大的挑战在于“监管部门”而不在于“企业界”,只要“监管部门”设立统一的“游戏规则”,有实力的企业不怕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杜冠华研究员表示:

1)创新,是为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2)质量与创新的关系是:质量是基础,因此需要“一致性评价”,只有把好质量关,才能进行更好地创新。

3)创新依赖于质量。药企需要思考:如何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让他人永远“仿不像”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

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会议,3项中有2项与医药有关,凸显医药在改革中的重要性;

2)医药的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是“惠民生、稳增长”;

3)未来医药发展的四大方向:高端药、健全体系、加快审批、医药价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

1)药品管理比食品管理更加复杂,需要更加谨慎的态度,中国药品监管的挑战:效率是表象问题,质量是关键问题,创新才是最大的挑战;

2)需要重新审视药品监管的使命,在过去是为了保障(protect)药品供给,现在则是促进药品(promote)发展;

3)药品监管界最害怕的是“没药了”,因此希望通过各种制度改革,让全世界最优秀的药企和技术来到中国,提高药品在中国的可及性。

创新如何成为“持续”?

蔡学钧: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是科学设计出来的;

徐宁:创新需要不断完善和跟进;

邵颖:公平、公正、有法律的保障体系是前提,创新不是培育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制定游戏规则是关键,譬如我国的“电竞”行业都能走出国门,医药产业为何不能?

杜冠华:创新不能过于超前,监管也不能过于极端,因此监管也需要进行创新;

吴海东: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线”;

徐景和:食品和药品都是“消费品”,离开质量保障就是“废品”,作为监管机构,亟需进行监管创新和法律创新。

如何有效地量化“创新”价值?

邵颖:目前全球top10的创新来源:1/3是靠买进来,1/3是靠靠合作研究,1/3是靠自主研发。中国的Biosimilar全球第二,其所在的复星目前开发单抗产品是按照欧洲的标准来事实。在他看来,量化“创新”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1)当一种疾病从“死亡”到“带病生存”到“清除病毒”,每一个过程都是创新;2)给药方式:从“一天一次”到“一周一次”到“半年一次”,这也是创新;3)“物有所值”的规则,产生回报也是一种创新。

徐宁: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以再鼎医药为例,目前是以引入(in-licence)为主,但是也建立了自主研发实验室,并将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

蔡学钧:一方面,中国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倘若没有被充分认可和接受的“监管体系”,创新将缺少动力;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因“创新”导致的失败。

总结:

创新应当是富有质量的创新,质量应当是以患者得到的服务水准来衡量,质量的形成应当以科学为准绳、关注过程控制。归结起来,药监新政包含了上述三个重要的理念,由此开启了全程接轨、规范管理的新纪元。

关于药物信息协会(DIA):

1964年,30几个来自马里兰州制药企业和大学学者创建了药物信息协会(Drug Information Association),每年定期开交流新药研发监管领域的热点话题。DIA的中立性和专业性促进了业界人士的交流和分享。DIA是一家中立的全球会员协会,始终致力于改善药物研发领域的沟通和协作。

DIA为政府,工业和学术机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DIA会员遍布医疗健康产品研发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层面,可以自由地开展交流与全面合作,探讨新的理念,跳出传统领域,开创崭新思维。

如今,DIA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组织,遍及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洲、欧洲、亚洲、中东及非洲等地均有业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