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不同,也能进行肾移植手术。
5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近日完成了上海第一例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术,成功将47岁母亲的左侧肾脏移植给其24岁的儿子。
院方表示,如果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手术得以开展和推广,针对中国肾脏供体严重缺乏的现状,就意味着可以增加1/3的肾脏供体,从而使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得到接受肾移植的机会。
母亲想给儿子捐肾却发现血型不合
2015年8月,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小江感觉自己近来一直很疲劳,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此后,他辗转多家医院,却没能遏制住病情的发展,最终演变成尿毒症,只能靠血透度日。
江妈妈不忍儿子年纪轻轻就要长期经历血透的痛苦,经过多方咨询,近日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戎瑞明主任医师的诊室,提出捐自己的肾脏给儿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较大规模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医院,对于医生们来说,这本是一个常规手术。然而在术前检查中,医生发现,江妈妈是A型血,而小江是O型血。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普通输血,首先必须保证的就是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否则会导致严重的溶血反应。”院方专家表示,溶血反应一般指红细胞膜破坏,或出现多数小孔,或由于极度伸展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ABO血型抗原是导致排斥反应的最强抗原,如无特殊处理进行血型不相合肾移植,将必然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在几分钟内被彻底摧毁。”专家进一步指出,传统观点认为,ABO血型不相容是肾移植手术的绝对禁忌症。而跨越血型障碍进行器官移植,此前在上海没有先例。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手段,但供肾来源紧缺一直是困扰肾脏移植的最大瓶颈,亲属活体供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肾来源紧张的情况,但是由于ABO血型不相合,不少有亲属捐肾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失去了获得移植的机会。有文献记载,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在潜在的活体供者中,大约有30%的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即供者血型和受者血型不符合输血原则。
朱同玉团队在手术。
医生决定采用免疫和脱敏疗法
在术前有效清除受者体内的血型抗体,并防止术后发生血型抗体反弹导致移植肾超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是 ABO 血型不相合活体肾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在医院朱同玉教授带领下,该院肾移植团队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与多名国内专家学者交流论证后最终决定:为江妈妈和小江施行肾移植手术。
“借助新型免疫抑制剂以及脱敏疗法,ABO血型不相兼容将不再是肾移植手术的禁忌症。依据现有条件,中山医院完全有能力克服血型障碍,达到和ABO血型相容患者同样的生存率。” 朱同玉说。
医院伦理委员会专家听取肾移植团队意见后,经慎重考虑,同意了手术申请。同时,医生向小江母子客观详实地解释说明了相关情况,小江和江妈妈表示充分信任,愿意接受ABO血型不相容的肾移植。
朱同玉牵头组织相关科室的协调会,泌尿外科、肾内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和时间表:术前首先应用抗B细胞单克隆抗体,清除小江绝大多数B细胞,使其不能产生新的抗A抗体;同时按维持剂量服用免疫抑制剂十天。之后通过多次血浆置换,将小江的抗A抗体滴度降至可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标准。
2016年4月14日,朱同玉亲自挂帅,泌尿外科许明主任医师、戎瑞明主任医师分别完成腹腔镜供肾切取和肾移植手术,手术非常顺利。
经过20多天的治疗,2016年5月4日,小江恢复良好,当天办理了出院手续。面对这段时间的治疗过程,他很感谢医生,“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在最困难的时候,这里的专家尽心尽力地帮助我,让我获得了新生。”目前,小江的肾功能已经恢复正常。
“尿毒症患者如果要等到血型完全相兼容的肾脏器官出现,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戎瑞明表示,器官短缺一直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而在中国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家庭内互助自救”模式的活体亲属肾移植仍是很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方式。
院方表示,如果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手术得以开展和推广,针对中国肾脏供体严重缺乏的现状,就意味着可以增加1/3的肾脏供体,从而使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得到接受肾移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