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题“开讲”3D打印,我国首个3D打印骨科植入物获批

2015-09-02 06:00 · 陈莫伊

8月21日,国务院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主讲“先进制造与3D打印”。李克强指出,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另一方面,近日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CFDA注册批准。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5月19日,李克强总理签批《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用十年时间重新定义“Made in China”,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这份行动纲领中,3D打印出现了三次,表明了国家发展3D打印产业的决心。

《中国制造2025》指出,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十大重点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都涉及了3D打印技术。

8月21日,国务院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主讲“先进制造与3D打印”。李克强指出,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国务院专题讲座重点讨论3D打印技术,表明国家对加速生产结构转型的态度,3D打印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3D打印未来最有可能在航空航天、医疗、模具和工业设计领域大放异彩。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中国3D打印市场仍将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有望突破200亿元。

我国首个3D打印骨科植入物获批

近日,3D打印在医疗领域获得了喜人的进展;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准。该产品也是国际上首个通过临床验证后获得注册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假体。

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关节组负责人张克教授带领骨科关节组团队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历经3年,研制出我国首个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2012年6月至今,共有32位患者接受了3D打印人工髋关节手术,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据CCTV13报道,美国每年的髋关节置换术大约是60万例,在我国,根据选用国产或者进口人工关节不同,一次手术的费用大概在5万到10万,不少家庭由于经济原因忍痛不做手术,或是选择国产假体,手术效果不尽如人意。

张克称:“我们国家人工关节的置换量现在每年是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4年的关节置换应该是在40万台,40万个关节,髋关节占到了四分之三。”该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指出,该产品的注册成功,为患者提供了使用先进技术治疗病痛的有效手段;产品国产化后将打破国外产品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大大降低价格。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证券日报、科技日报、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