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患冲突激烈,深圳市山厦医院医生护士一度戴钢盔上班。
2015年7月15日,福建省泉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医生遇袭事件,该医院一名女医生(神内科,36岁)被一名患者持刀砍杀, 在同事掩护下逃走,凶手持刀在身后追杀。欧医生肚子,脖子,右手、左肩等多处遭严重砍伤,尤其右手伤势严重,血肉模糊。当日,欧医生便被送往中山一院治疗。
与此同时,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于7月15日凌晨发生医患冲突,有一名值班医生被打。据悉,当时三名醉酒男子未挂号便走进骨科急诊室,其中一人自称锁骨受伤,让医生为其缝合。医生正在为其他患者看病,三名男子表示不满,一起动手攻击医生。最后医生的眼镜被打变形落地,眼角挨拳,脖子被抓伤。警察闻讯赶来,其中一人对警察进行攻击,其他二人继续打砸,且砸向挂号分诊台的护士。肇事者将其中一个警察打伤并砸坏诊室内桌子、电脑等。
事发现场一片狼藉,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第一起事件中的欧医生经救治后已经脱离危险,涉案的砍人男子事后被警方控制并接受调查。第二起事件中的三个肇事者也都被警方控制并拘留,但多数人的心情还是异常沉重和愤怒。有网友评论道:从基层医院打到协和,从协和打到部队医院,标志着中国医院全面沦陷!有人发起了百万医师联合签名拒绝暴力行动,有的媒体平台强烈呼吁公安部门在全国开展严打医暴,人民日报也愤怒发声:连医生都不尊重的社会还能尊重谁?
但是,单纯的愤怒毫无意义。愤怒之余,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医暴并不是仅靠公安部门“严打”就可以消除的,这是治表不治里。从根本上说,这是没有赢家的恶性事件,是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医生为病人看病,病人本应心存感激之情,但在这一事件中病人却采用了非常血腥的方式欲将医生置于伤残死地。虽然这只是少数的个案,却反映出当前医患矛盾已经尖锐到何等地步。
在医患矛盾激化的过程中,不少人会选择用暴力来解决。医患间频频发生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化解当前的医患矛盾?我们又要从哪些方面来防范医患矛盾呢?
医患矛盾成因
医患沟通不够
长期以来,患者在医疗服务中都是处于被动地位,而医生则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否需要检查,做哪些检查;是否需要用药及用药的品种等都是由医生决定的,患者只能无条件服从。出了问题,患者往往不知道该找哪里,该去问谁,情急之下多数选择了最简单的发泄方式——辱骂和殴打。
正是这种地位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等疏远了医患双方的距离,加剧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加之现在一些医院仍然存在着管理不善、特别是个别人员素质差等问题,也极易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在很多伤人砍人事件中,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就是因为两者沟通不顺畅引起的。
医疗资源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现在患者普遍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病难”。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并且数量不足,导致病人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少。很多患者都感觉现在医生给他看病的时间太短了。有的专家从早上8点到12点,4小时时间可能要看70到80个号,平均下来,一个病人的时间不到5分钟。医生累得筋疲力尽,病人也不满意。 这样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
医生收入体制存在弊端导致过度医疗
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目前医院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财政拨款、技术劳务收入和药品批零差价。如今由于国家财政拨款这块数额不足,所以医院要靠“自找财源”来补充收益。“以药养医”、“以械创收”成了不少医院和医生的“生财之道”。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导致了患者“看病贵”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引发患者对医生的不满和不信任。
如何解决医患矛盾
医患矛盾医院起主导作用
医院是掌握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一方,医患矛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大多数患者并不是不讲道理的。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善待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时,患者也会尊重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有些医院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反而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增强医院的公益性,减少过度医疗
多年的经验证明,医院并不能完全市场化。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但是相当多的医院都是自负营收。为了生存和创收,很多医院不惜损害患者的利益,开大处方,对患者过度医疗。因此,从根本上,医院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机构,必须要保留一部分公益性质。近来国家也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建立畅通的患者申诉和维权渠道
患者及其家属之所以将怒火发泄到医院,发泄到医生和护士的身上,是因为他们的申诉和维权渠道不畅通。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维权成本太大,因此,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至于对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患者及其家属更是投诉无门。例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医生被砍事件中,患者王某曾试图通过法律维权,但是过了5年,依然无果,最后他终于忍耐不住,导致了惨剧发生。
媒体多一些正面报道
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众是非常容易受媒体影响的。2014年第9期《今传媒》刊发了黄璐的一篇《媒体报道对医患事件的影响研究》文章,其中提到,对于医患事件的演变,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该文章对媒体报道提出了建议:尽量减少负面报道(当然也并非把“阴暗面”全都隐藏起来),杜绝新炒作,并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发一些医生救死扶伤、病人含泪送锦旗的这种积极正面的报道,来缓和医患紧张的情绪,增强医患互信关系。
编辑总结
医患矛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来化解这些矛盾,例如学习美国,在处理医患矛盾时,力求照顾医患双方,努力寻找两者利益的平衡点;学习日本,努力建立医患互信关系,学习俄罗斯,制定细致周全法律条款……尽量不要让它再与血腥和暴力扯上关系。毕竟,这是关乎生命的事情,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两方都是输家。在这个讲究和谐的社会里,医患关系和谐是最重要的和谐。只有医患关系和谐了,我们的生命才会得到保障,患者才不会惧怕生病,医生才会真正起到救死扶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