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China:12位药交会大咖都说了什么?

2015-05-18 06:00 · 李亦奇

从15日到18日,国药励展举办的“健康产业领袖峰会”(THIS)中的会展之一——PharmChina(药交会)也异常火爆,今年是健康产业转型的重要一年,转型重构注定是今年医药行业的主题之一,来看看药交会上我们药交会上的12位业内大佬都说了些什么,对整个行业将会有什么引导作用?

全国药交会(PharmChina)作为中国权威的医药制剂、健康产品及相关技术的服务贸易、信息交流平台、合作对接和学习的平台,是中国医药领域历史悠久、规模超大的行业品牌盛会。


在2015年5月15日-18日举办的第73届全国药交会展示面积80000平米,4000个展位;展出的产品覆盖了10大类、300多个小类的十几万个品种,涵盖化学药、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OTC、生物制品、营养与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药妆及日化用品、成人用品、合同定制服务、医药健康服务、医药分销技术与设备等;70%的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设立展位,产业参与度高,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12万人次专业观众莅临参观;展会期间,还有20多场高峰论坛和研讨会轮番登场,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今年是健康产业转型的重要一年,对此,大佬们都说了些啥呢?

复星医药集团高级副总裁 李东久


我们药品流通将来在中国,经过这一轮招标的冲击,必然会有大量的药品走向院外渠道,这是我坚信不移的未来趋势之一。今天大家在付出代价,长痛不如短痛,所以我个人对于现在安徽、湖南等招标,心里并不难受,看着有点刺激,但是心里并不难受,因为我知道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继续拼杀下去,还不如从医院出去,跟国际市场接轨,走院外渠道,这样痛下去是永无止境的,公立医院的体制是不可能改革的,这个是不会再进入到招标职业化管理、商务化管理体系的,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革也是没有时间表的,可能要20年以上,真正的希望是在医院之外,而国际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 程京

我们传统的制药和诊断融合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如果能够结合,将会产生很多机会。诊断与药物治疗的融合强迫是不行的,一定要两者自愿结合,相互了解才行。对诊断工业来说,如果制药工业给我提出了很多要求,我很乐意接受,我有目标感,也就知道市场在哪里,而对于药厂来说,少了很多麻烦。有一堆人给我背书说这样检测就得用我的药,我认为诊断工业与制药工业的融合是非常好的事情,没有必要对立起来。国际与国内的融合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不过首先应该是国内企业之间的融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梁鑫淼

我们中药企业目前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待挑战的态度是回避问题,这样的现状也是普遍存在的,目前中药里面,特别是小企业的中药厂,大部分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就是怎么样想尽办法符合国家目前的政策,来维持现状。当然也有一些积极的企业,一些大的企业确实是非常积极,比如说针对他们的大品种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增加检测指标项目,现在检测指标也多了,原先控制几个指标成分,现在可以控制10个甚至20个指标成分,还有几十个指标成分都可以控制的,增加检测的指标,提高产品质量。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GMP的标准,包括对过程的控制,现在应该说中药很多的也加强了整个过程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控制、生产全过程的控制。

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杰

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趋势性的机会在变弱,但是我们在里面怎么寻找结构性的机会?从终端讲,基层医疗机构及县域医院在用药规模上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类药物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中成药在心血管等慢性病方面有一定的市场,儿童专用药的真实市场将释放出来。以儿童药为例,北京市专科医院里面做了6020种常用药品的调研,发现儿童的专用药物只占了4.1%,儿童用药短缺,占市场份额也非常小,而儿童用药的临床信息严重不足。这是儿童用药过去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最源头的还是缺乏对儿童用药相应的鼓励政策,包括注册管理办法,包括定价、医保等等,一系列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政策的鼓励。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房志武

在很多行业,我们都说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未必一定正确,但是在药品这个行业,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世界各国最终都走向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市场分割。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演进也只是速度问题,预计在未来三四年,我们的市场就会完成这样的分割,什么样的分割呢?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市场,药品是四分天下的,药店、医院、PBM和其它加在一起,各自是25%的市场。PBM的关键词是保险委托、邮购和招采合一。美国是招采分离的,但是我们现在是所有的东西集到医院,在医院要强推GPO,我经常跟官员们分享,你不能绕过两个基本的环节,GPO不是医院的必选,只是一个顾问的角色,GPO可以出去谈判,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谈判完了回来以后它会告诉医院,如果你愿意在这里买,那么是什么价钱,如果你采购了这种药品,达到什么样的量,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折扣,如果你是那样的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拿到怎样的价格,它是帮助医院做这样的询价。咱们国家现在各种GPO组织的专业性是不是高于工业企业或者医院呢?恐怕不见得,所以我们要学GPO就不能偷换概念,要组织就应该由专业人士、专业组织,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干一些事情,才能有长期的历史数据去比较这个产品,才能做出合理的分析,才能指导采购,不然的话就不是GPO,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招标,或者是一个权利的管理。

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 耿鸿武

2015年药品集中采购出现的一个趋势就是鼓励“一票制”。一直以来,业内有一个观点,认为中间流通环节多是完成药价虚高的因素之一。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鼓励一票制可以有效降低药价。这是错误逻辑的出的错误结果!事实上一票制对药价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在中国目前的医药市场,真正决定药品价格的不是政府定价或出厂价,而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的中标价。不管经过几级代理,一旦确定中标价,公立医院是按照中标价销售药品,和中间有多少流通环节并无关系。

一般情况下,同一品规同一厂家的药品,三甲医院卖的比附近药店贵,进医院的药品一般是经过两票制,而进药店的药品一般都经过三级或四级代理。所以流通环节的多少并不必然导致药价高。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 盘仲莹

都说现在各路资本涌进来,医疗行业根本不缺钱,而且人才也蛮充足的。但是,我想的说的,医疗行业既缺钱,也缺人。

1、缺有耐心的钱。而且,某些医疗行业投资人所鼓励的东西,会带来一些非良性竞争,反而给立足于长远目标的企业给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2、人也缺,每一个新进来医疗机构都来和睦家挖人。起初也会有一些压力,不过,后来通过建立培训中心,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对体制建设反而有一定积极作用。

此外,现在各种医生集团,私立的,国有的,还有各种名医工作室,对缓解医疗机构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帮助,但是,如何甄选医生,对用人机构来说是个问题。

此外,现在各行各业的数据都在公开,为何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如此讳莫如深呢?这家医院说自己好,那家也说自己好,其实在国际上是有共同指标的,这些数据的公开对老百姓如何选择是有帮助的,也会促进医疗机构更公开透明的竞争。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卢朝霞

IT技术对健康医疗行业的贡献在于,诊断能力的提升,从传统的望闻问切到数字化检测设备的广泛应用。因为有了信息化,我们看病更标准,效率更高,实现与社保商保互联。有了可穿戴,我们可以进家庭进社区等。出现新检测技术,譬如DNA检测,免疫力等。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互联网颠覆医疗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帮助我们优化、重构。在互联网上医疗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依从法律的,第二是安全的。第三是基于数据判断,以医疗级的数据来支持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医疗资源的放大,线上线下医生的结合。还要解决信任问题。

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

老龄化、慢性非传染病负担增加新发传染和医疗不公平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高端医疗资源利用接近瓶颈,医药医学新技术发展也推动各医疗费用增长。如何创新健康新生态?当然,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坚持互联网思维,复用和创新互联网模式。原则是“数字为始,健康为主”。

“互联网+”,用“平等、开放、写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重构医疗健康价值链。解决碎片化医疗服务和碎片化医疗健康信息问题,医疗健康系统对接服务对象,形成闭环互动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万众参与,大众健康。“互联网+”构建出的新生态应该是一切用数据说话。

EFPIA首席经济学家 Richard Torbeet

2010年之前,欧洲的很多国家遇到了困境,于是他们的政府需要削减开支。教育和医疗是政府开支中两个很大的部分,但教育不能懂,那么久懂医疗把!医疗当中,属于医生工资、医院投资这些又是不能动得,那么能动的就是耗材,而药品是耗材中极重要的一种。于是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来降低药品的支出,例如降低药价,使用仿制药替代专利药等。

对比多个国家的CPI和药品价格的走向,基本上在2000至2012年间,所有国家的CPI都是上升的,而药品的整体价格是下降的。如果对比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话,可以看到自2007年起,欧盟国家在药品上的支出开始下降,最后到了一个持平的状态,但政府的医疗开支依然在不断上升。所以药品并不是推高医疗费用的原因。

然而外界子所以有相反的印象,这与我们一些新药的上市,它们的价格在上涨有关系。另外,医药行业在价格谈判上的谈判能力不足,向外界讲述我们行业的能力不足也有关系。

当然,要让更多人认可药品价格并不是提高医疗费用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做更多的研究,拿出更多的证据来。

人大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徐东

对大家而言,煎熬的马年过去了,然而绝望的羊年到来了。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我觉得有三个泛滥:二次议价泛滥;配送垄断泛滥;原料垄断泛滥。在这三个泛滥的情况下,如果要管理好企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取消政府定价后,实在看不出涨价的利好在哪里,反而对以前卖得好的药带来很大冲击。所以有人问,未来的春天什么样?

我觉得要享受未来的春天,需要在四个背景和三个基础上认识行业变化。

四个背景是:

一是执政理念调整;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过三十年,经济速度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情况下,企业业绩增长减缓,未来能保持20%的增长速度将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三是新医改政策;四是中国人口背景。

这是我们医药行业未来50年的大环境核心背景,在这四个背景下,要看到三个基础:

一是药品的商品属性变化。药品未来不是医院的利润而是成本,甚至是占用获利资金的巨大开支,在此情况下,价格管理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二是医保资金击穿的管理压力。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了、但各地新农合钱不够用,没有报销资金。城镇、社区医保资金问题更突出,某些省的城镇职工医保都出现资金击穿的情况。

三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互联网和现代物流让针对目标对象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行业的营销未来该怎么走,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你可以藐视互联网技术和药品的线上销售,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无可阻挡。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霜

如果处方药实现网上销售,那么将对传统医药商业公司有何搅局?医药电商最关键的是把传统的药品供应渠道环节压缩成一个供应平台,加速扁平化结构,催生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平台。未来可能不再有一级商二级商三级商的概念,而是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从订单的产生、商品的交易到复码到到配送可能由一个平台来操作完成。

未来这种平台可能是两类公司,一个是像九州通这样的转型商业公司,另一个是顺丰这样的快递物流公司的介入医药产业。顺丰去年成立了药品事业部,像顺丰这样在国内有两千多个配送网点,三百多个配送中心,一百多家分公司的快递物流公司,加上其冷链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完全就是一个平台。顺丰的信息处理能力达到一天60万件,在这点上整个医药行业都无法和顺丰这样的快递物流公司相匹配。

关键词: PharmChina 药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