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尤其是生物制药已经连续四年是美股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板块,新药加速上市和大企业更加专注的商业模式是背后的基本面推动力。我们预期今年美股医药板块将继续跑赢大盘。研发管线上将有11个十亿级别的新药今年上市。
从去年开始的行业并购热潮,受益于罗氏(ROG VX)、吉利德(GILD US)等大企业充沛的现金流和加固特定领域研发管线的需求,今年还将持续。二级市场牛市持续,也将保持板块IPO和增发融资的活跃度。主要风险来自新药审批进展低于预期、临床试验未达终点、PBM压抑药价,以及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
生药:肿瘤免疫进展迅速,基因疗法又一热点
自我们发布《肿瘤免疫,治愈癌症的希望》以后,这一领域进展迅速,我们预期新药适应症扩展和临床突破的好消息今年将继续传来。肿瘤免疫的最终市场规模将超过360亿美元。PD-1非小细胞肺癌将于今年底明年初获FDA批准,Opdivo和KEYTRUDA都有冲击80亿年销售收入的实力。CAR-T血液癌新药的临床数据今年将陆续报出,最早将于2017年获批,但实体瘤和off-the-shelf概念的成功可能性还需临床验证。关注百时美施贵宝(BMY US)、默克(MRK US)、Juno Therapeutics(JUNO US)和Kite Pharma(KITE US)。
基因疗法在经过20余年挫折沉寂之后,近期业界和资本市场关注度再次提升,今年将要报出的临床数据,将验证其对于由单基因异常带来的失明、血友病、贫血症等罕见先天疾病,以及心衰、HIV等后天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毒载体和转基因的架构,以及介入方式的选择是主要的技术差异点。bluebird(BLUE US)或即将IPO的Spark Therapeutics(ONCE US)可能于2016/2017年获批首款美国市场的基因治疗药品。
医技:基因测序推向应用,数字医疗渐入主流
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此前由于缺少保险覆盖和临床指引,即便是龙头illumina(ILMN US)也有近60%的收入依赖于政府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但近期相关企业的披露,以及Foundation Medicine(FMI US)与罗氏的并购合作,显示制药和临床领域的应用有望加速。而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可能推动人口基因测序的发展。
数字医疗近年来创投活跃,尽管优秀上市公司不多,但今年摩根大通会议上,它已经从原来的边缘角落,移动到座无虚席的主会场。在提高患者/消费者参与度、优化治疗方案、节约整体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可关注Dexcom(DXCM US)
政策:支付改革箭在弦上
继丙肝新药之后,PBM可能今年进一步打压PCSK9s抗胆固醇新药价格。随着高价新药不断进入临床后期,Obamacare所倡议的Pay-for-Performance支付体系改革开始不仅得到支付方的支持,也得到自信新药疗效的制药企业的拥护。
中国方面,鼓励创新的药品审评政策改革带来强者恒强
中金医药组此前提示,我国药品审评政策近期将启动改革,药品市场有望回归“高投入高回报,研发驱动利润增长”的良性循环。我们看好在研产品丰富,资金实力强劲的大型药企,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华海药业,丽珠集团/丽珠医药,海思科,石药集团,人福医药等,也应密切关注部分海归团队领衔的生物技术初创型公司在重组类药物,肿瘤靶向,肿瘤免疫等领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