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回放:
现在正值吃“桃子”的季节,近日一则关于“吃了一颗在冰箱放了半个月的桃子,患肺隐球菌病”新闻火了一把。
新闻大概是福州28岁的李先生他因公出差了半个多月,直到7月下旬才回到家。出差前,他买了桃子放在冰箱里。回到家后,他拿出一个,洗一洗吃了。没想到,第3天,李先生发烧到38.5摄氏度,还咳嗽不止。随后,李先生到家附近诊所就诊。医生初步诊断是肺炎,治疗3天后,李先生烧是退了一些,可还是低烧,且咳嗽越来越严重。后来经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是“隐球菌”感染,这不是肺炎,而是肺隐球菌病。
1.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有荚膜包绕的酵母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常存在于鸟粪、鼠粪、土壤、空气、水果、蔬菜中。
2.肺隐球菌病的3大流行病学特征
隐球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较少见,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国外报告的最小年龄9d,国内为1岁3个月;
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2:1。
3.肺隐球菌病的3大感染途径
吸入空气中的新型隐球菌孢子,停留在肺部造成肺脏感染。干燥的隐球菌在人体外无荚膜,直径仅1 um,能进入肺泡;
食入被新型隐球菌污染的食物,造成肠道感染,或进入血循环播散全身;
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本菌后也可再入血循环至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