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药脸谱网将这次论辩各方观点进行了罗列,同时给大家贴上了标签:外资药企派和内资药企派,这还真是不怕事儿大的节奏。我不清楚这些参加论辩的各路豪杰背景,唯一知道的是疑夕还在校读书!
其实这么多年还是得感谢外资药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药。其他药就不谈,就说说儿童用药。各种口味的都有,增加了小朋友的接受度;瓶盖子的设计,小朋友几乎打不开,增加了安全性;口服制剂配上量筒似的盖子,方便了家长取用。
外资药品的贵,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外企还是企业啊,是企业就得追求利润,这无可厚非,关键是中国的监管部门(各个方面)对其价格监管不到位。但仔细想来监管部门也怨,手上没有好牌如何跟外企博弈。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国内药企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药。这些年政府也加大对国内药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好药也开始出现,监管部门对外企也可以开始强硬起来,但还只是一个量的开始,远未到质的改变。随着国内药企好药的涌现,外企必然会改变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方式和研发策略。
具体到《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新药?》这篇文章,我没有证据说它是一篇公关软文,只能说作者只采访了外企,没有采访监管部门,有失偏颇。从文章也看出作者很努力了,但其中专业问题实在不忍细看,希望能有一篇后续文章,写写监管部门的反应,这样才对得起“三联生活周刊”这个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