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可观

2014-06-18 09:00 · alicy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普及,一批新的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移动医疗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但其市场仍属小范围市场,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普及,一批新的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移动医疗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至2013年大型互联网厂商对移动互联的催化,引发移动技术继续发展,移动医疗应用开始大规模出现。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金恩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虽然资本热捧移动医疗项目,但市场仍属小范围市场。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但从市场前景看,2014年、2015年由于前期资本的介入,部分企业开始有余力去仔细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这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发展范式。此阶段属于产业盘整阶段,主流厂商集团正在形成,如前期被投的5U、春雨、好大夫等移动医疗机构开始逐渐累积用户。预计2021年,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整个产业趋向成熟。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市场需求,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迅猛的移动用户群,其消费模式多样化,为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众多可选择的细分市场。中国正在进行医疗政策改革,政府作为移动医疗的付费方,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移动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可观。

中国于201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4%,预计2035年后,中国将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一起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20%,医疗需求会激增。中国社会一直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和短缺的问题,医疗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冲突,也为移动医疗深度发展创造了空间。

从美国移动医疗发展经验看,移动医疗的患者方需求包括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医生方需求则包括医院内部沟通、患者沟通。双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本身复杂的特性,缺乏成熟的商务模式及对传统就诊医疗模式的偏好等。

金恩廷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要满足利益链条上相关人员的诉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同时也要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但医疗健康行业本身是专业度非常高、管理相对复杂的行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弱,基本上是由政府及医疗机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医疗的出现,使互联网与医疗有了很好的结合,这本身是一种完好的趋向。

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用户都表示可以接受移动医疗,特别是当移动医疗可以节约看病时间、提高看病效率等实际问题时。截至2014年1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已达到8.38亿人,占全球人口数的28%。这样的用户土壤,成为移动医疗发展的巨大潜能,为移动医疗的细分用户群分类提供了基础。

金恩廷表示,中国目前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最可能的收费群体有:医院、医生护士、药企、患者。付费方的付费意愿强弱,取决于移动医疗企业是否可以出台有吸引力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从成本、质量、效益上实现一定时间内的投资财务回报,产生增值效益,以及是否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当以上条件都达到,付费方付费意愿强烈到一定程度、且付费达到一定规模与数量时,便可以称这种商业模式走通了。在稳固的商业模式下,移动医疗才能真正提供弥补市场空缺的产品,创新服务,满足用户的深层需求。

关键词: 移动医疗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