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第十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召开。此次论坛共吸引了350名来自中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投资界人士参加。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有关健康产业方面的话题时一个不辨不明的永恒话题。
合理投资,抑制过热发展
尽管政府出台健康产业新政,意欲撬动8万亿市场,但是专家学者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去年,国务院发布的第40号文件,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据相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此次论坛也紧紧围绕着“国务院第40号文件”展开讨论,并邀请该文件拟定的主要专家、国务院医改办原副主任徐善长主任来解读。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在民营医院、健康养老、健康保险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但业内很多专家表示由政府来驱动的健康改革,将难以持续,医疗创新或医疗改革更多地应由市场来驱动。政府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有新的手,如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从而让市场更加规范化运营即可,不需要过度地介入医疗创新改革。
目前,中国大陆健康产业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鱼龙混杂的状态,很多人都很看好8万亿市场带来的红利,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利益点。但是在台湾健康产业辛勤耕耘近30年,来自台湾天成医疗体系董事长张育美女士表示,投资者应对健康产业的投资保持冷静思考,不要过度、盲目地投资。以台湾为例,在台湾很多医院,都是以世代传袭的方式来经营的,他们是既懂医疗,也懂管理,尽管这些医院有很好的业绩,但是他们潜心经营医院,不会上市。此外,由于健康产业的投资周期很长,资本的流动总是趋利的,而健康产业要长期健康发展下去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所以如果希望健康产业永续发展,抑制过度投资很有必要。8万亿市场是否会引起健康行业产生如同当前的房地产泡沫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务院医改办原副主任徐善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朱晓明
民营医院的错位发展
尽管在资本流入民营医院后,民营医院迅速发展,但是相比较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很多资源并未充分利用起来。大多数民众还是选择到公立医院进行看病就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保制度的缺陷,如果医保进驻民营医院,未来民营医院的不仅会发展得更快,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此外,在同公立医院激烈的竞争中,民营医院需要错位发展,从而使得未来不会与公立医院产生正面的竞争,并形成优势互补。但是错位发展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有参会者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中国现行的健康产业发展状况,会导致谁错位发展,谁被市场淘汰的现象,所以民营医院错位式的发展也应符合中国国情。
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
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医疗服务亦是当年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独立实验室能够完成医疗服务中部分检测、诊断业务,所以独立实验室的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尽管独立医学实验室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004年才独立起步,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未来独立实验室服务会逐渐多元化和成熟起来,并能促进健康产业更好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也谈到了健康产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每年中国光医学领域毕业的高校学生就达到数十万,但是目前综合性人才,既懂医学又懂经济学或者是投资方面的人才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变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