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生物:滑县采血浆站获批 血制品收入增长值得期待

2014-05-13 06:00 · 李亦奇

由于我国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严格,血浆的紧缺,国内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新浆站获批对公司血液制品的发展尤其重要。华兰生物滑县采血浆站建成并通过验收后,将有力缓解公司原料不足的局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5月9日晚间,华兰生物发布关于获批设置单采血浆站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收到《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同意设置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滑县单采血浆站的批复》(豫卫医[2014] 43号),同意设置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滑县单采血浆站。

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严格 血液制品供不应求


国内单采血浆站的管理曾经几度混乱,献浆者对血站的医疗卫生安全一直持怀疑态度。因此国家加强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严格。比如1996年,单采血浆站的违法操作曾给河南省带来一场艾滋病危机;2006年,贵州省多家单采血浆站违规运营,多家血站被卫生部门勒令整顿;2011年,贵州进一步整顿单采血浆站,16家单采血浆站关闭。华兰生物也曾受贵州省关停16 家单采血浆站影响。但是,血浆的紧缺,国内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新浆站获批对公司血液制品的发展尤其重要。

此次获批的滑县单采血浆站位于滑县县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人口134万,辖10镇12乡1新区。该单采血浆站建成并通过验收后,将有力缓解公司原料不足的局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血液制品来源单一性 单采血浆站多集中在贫穷地区


由于血液制品来源的单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采浆量一直是血液制品企业发展壮大的紧箍咒,抢占浆站资源成了血液制品企业的共识,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我们的上述结论。

传统的献血文化一直将贫穷和献血紧密相连,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几乎呈现出完全负相关的关系,以2006年为例,贵州和广西分别拥有25和23给单血浆站,接近全国单采血浆站数量的1/3,贵州省的采浆量接近全国的40%,因此献血文化会一直抑制采浆量的提升。卫生部的数据表明,2010年,西部地区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占比为53%,采浆量占比达62%。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迈开了整合并购的步伐,行业的拐点或许到来。

血浆成本占血液制品成本近2/3


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构成中,血浆成本占比最大,约55%—60%,而血浆成本主要由营养费构成。在我国,营养费额度偏小也一直抑制了居民献血的积极性,2006年,营养费为80-85元/次,当前营养费为250元/次,尽管有着不错的涨幅,但依然偏低(主要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通过献浆获取收入这条路径形成了压倒性的替代)。因此,血液制品的原材料困境将一直存在。

血浆中的蛋白质有二十多种,按照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国外技术先进的血液制品企业能够从血浆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约15-24种,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落后,蛋白提取数量多数在5-11种,其中华兰生物的提取技术最成熟,可以提取11种蛋白质;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提取的蛋白质的纯度也偏低,单位血浆的产值显著低于国外企业。

在我国,多数血液制品进入医保目录,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零售价。2013年初,在发改委的新一轮药品降价目录中,血液制品逆市涨价,一方面是因为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则说明了血液制品紧俏的现状。

尽管都在供不应求、部分依赖进口的范畴内,由于白蛋白的供给远高于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的提取技术比较复杂,结合同类产品国内外最高零售价及部分产品的进口价格进行分析可知:长期来看,白蛋白降价的可能性较大(短期无降价风险),而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保价能力较强,甚至存在提价空间。资源、技术、产品价格等多重因素将加速行业的分化,强者恒强。

华兰生物一季度报告披露,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同比增长33.14%。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0% -30%,其主要原因是血浆采集的原料增长,预计公司血液制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将有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