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办重回发改委?详解医改办归属问题

2014-04-10 06:00 · 沈晓兰

04月08日,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发布会上称,“医改办重回发改委”这一问题超出个人所能回答范围,卫计委将坚决贯彻中央医改部署。那么“医改办”到底该归属何处?下文将详细分析。


04月08日,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传闻时表示,称医改办的机构设置问题确实超出个人所能回答范围,但想借此机会表明态度:国家卫计委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今后,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部署。

从临时性办事机构“转正”为常设机构,从设在国家发改委到“改嫁”国家卫计委,成立至今已8年的国务院医改办近日再次引发关注。上月末,有媒体称“医改办将重回发改委”,并称“多方印证,消息基本确实”,但两大部委一直都未正面回应。

卫计委称:积极承担医改重任

昨天,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迫切想求证的“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传闻,毛群安虽然没有正面回应虚实,但在随后用将近9分钟的时间,表明国家卫计委对医改的积极态度和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毛群安还特别提到4月4日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他介绍,这次会议上传达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应该说总理对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对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毛群安说,今年深化医改工作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昨天上午,国家卫计委的委务会上,主任李斌也对下一步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作出详细部署,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年内将改革拓展到全国1011个县,覆盖5亿多人口。

“医改办重回发改委”引起广泛关注

国务院医改办从卫计委回归发改委的传闻,始于今年年初,至上月末,突然由一家财经媒体的公共微信账号曝出,且文章称“多方印证,消息基本确实”。此后,不断有媒体以专家口吻热议指“卫计委协调力弱、推进医改不力”,支持“医改办重回发改委”的形式跟进,但首发消息却因“多人举报”被屏蔽。

2013年6月18日,由国办公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三定”方案,才明确将“将原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增设体制改革司承接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

为何“医改办”的归属会引起热议呢?

有观点认为,之所以国务院医改办归属变化传闻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是因为上次调整距今尚不足一年。

也有人认为,卫计委不能妥善解决“医改”难题。有卫计委官员说:“医改办并入卫计委以后鲜有动作,因为卫计委级别比较低,不能统筹人社部和财政部等相关利益部门,而且卫计委是医改对象,自己革自己的命是不现实的。”

归属传闻报道后,卫计委数位官员私下表示,他们也只是听到相关传言,并未获中央或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的通知或确定消息。同时,包括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内的多位医改专家向新京报记者坦言,到目前为止,“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仍是一个传闻,很难说,国务院医改办重回发改委,就能拥有强大的部际协调能力,完全解决目前中国医改面临的所有难题。

不同学者对于“医改办”归属问题持不同态度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认为,凡是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医改任务,靠同级协调,都很难推进;如果有高一层级的协调,则会相对顺利。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则直言,医改进行了这么久,各部门已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这样看来,国务院医改办无论是放在卫计委还是发改委,其统筹协调能力,只有程度上强弱之分,没有本质区别。

国务院参事邓小虹在接受卫计委官方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事实证明,医改办放到卫生部门是错误的。邓小虹给出的理由是,医改办应该在国务院层面协调影响卫生发展的发改委、财政、医保、人事等部门政策,一定是在综合平台下的综合改革,不是卫生部门自己的事情。

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看到这一点。廖新波此前也曾表示,“医改不是改医,也不是仅仅改药,要协同、系统、有权威!”

胡善联、朱恒鹏等专家建议,若中央确定调整国务院医改办归属,与其重回发改委,不如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组建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改革问题,中央深改小组是超脱于医改中任何部门利益博弈的高层决策机构,不仅具有更强有力的部际协调能力,也能对中国医改路径做出更理性、更科学的抉择”,朱恒鹏说。

刘远立同时表示:“无论医改办‘放在’哪里,我更关注的是今后出台的医改相关政策和措施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实施有效。”

同时,多位医改专家,以及卫生系统内一些官员表示,医改办设在卫计委下,确实面临“协调力弱”、“自己改自己”等问题,但李克强总理所说,“当前深化医改正处在爬坡过坎儿的紧要关头”,是否要在这个关头调整国务院医改办的设置,中央和国务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应慎重决策,避免陷入“朝令夕改”之窘境。

医改办的这些年

2006年-2010年 临时性办事机构

成立

2006年6月,国务院成立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4个部门(后增加至16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出任“双组长”。

性质

小组下设临时性办事机构(无编制无独立预算),从各个参与部门中抽调人员组成。

职能

研究提出深化医改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问题

“双组长”格局没能降低协调各平级机构的难度。因为各部门意见不统一,新方案公布的时间表一拖再拖。

2010年-2013年 常设机构(设在发改委)

转正

2010年7月,发改委官网透露,“中央编办已经批复了国务院医改办公室的机构设置,明确了编制,专职负责医改工作”。

编制

15人左右,下设三个部门;另有23名医改办成员和21名联络员。

职能

研究医改重大问题,提出改革建议;统筹协调,总结经验;指导各地推进医改,组织各地医改办培训。

2013年至今 常设机构(设在卫计委)

变化

2013年6月18日,国务院公布卫计委“三定”方案,明确“将原先由发改委承担的国务院医改办的职责,划入卫计委。同时,卫计委增设体制改革司承接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

职能

体改司(国务院医改办)承担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医改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问题

有卫计委官员说:“医改办并入卫计委以后鲜有动作,因为卫计委级别比较低,不能统筹人社部和财政部等相关利益部门,而且卫计委是医改对象,自己革自己的命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