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银行初步建成 规模将为国内最大

2013-05-16 16:51 · lobu

由首都医科大学牵头,301医院、天坛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参与建设的北京生物银行一期工程完成,已收集12个疾病种类、近5.6万病例,样本数超过32万份。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完成,将收集10万左右的病例,样本数达到100万份,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生物银行。

近日,北京市科委表示,国内最大规模临床样本资源库北京生物银行一期工程完成,目前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15年将建成引领和带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的资源平台。

该生物银行能够实现样本采集、流转、冻存可追溯等功能,具有病种多、规模大、参与机构多等特点,可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药物研发与评价、重大疾病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原始性基础资源。

该生物银行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的使用管理,建设“一个信息平台、十大疾病样本库”,总建设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该生物银行对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依托这些资源已获专利12项,形成国家级行业标准4项,同时申请省部级项目30余项,总经费超过1.3亿元,国际合作及医疗机构与制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陆续展开。

构建国内最大规模资源库

“生物银行的兴起,源于转化医学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生物标本资源库管理中心主任王彭教授说,人类对肿瘤等疾病的研究进展缓慢,迫切需要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成能为患者提供治疗的手段,“而临床样本资源库是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市科委于2009年正式立项启动了临床样本资源库——北京生物银行的建设,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2012年底,北京生物银行一期建设初步完成。

曹巍介绍,之所以选择12种疾病作为资源库的对象,是因为“在北京,包括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宫颈癌和乳腺癌、抑郁症、慢性肾病、脊椎和骨关节病在内的十大类疾病,占发病人群的80%以上”。

据悉,北京生物银行已收集12个疾病种类、近5.6万病例,样本数超过32万份,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海燕透露,到2015年二期建设完成时,其规模将增加一倍,即收集10万左右的病例,样本数达到100万份。这将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生物银行。

开启协同创新典范

北京生物银行的建设,也开启了各单位协同创新的典范。

曹巍介绍,2009年,北京市科委投入5000万元设立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北京生物银行一期项目建设,由首都医科大学牵头,301医院、天坛医院和佑安医院等11家具有治疗优势的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各单位在项目建设中,按1:1或1:2进行资金匹配。“实现了政府项目引领和资源撬动的作用。”

据了解,刚开始时,各家医院对资源库建设的认识并不一致,不知道资源库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专门用于临床样本资源存储的条件和空间。理念层面的不一致,是当初建设生物银行的最主要障碍。

2009年项目启动后,项目组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培训,并就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标准、采集规范、管理流程、组织管理机制等进行强化,使整个资源库建设有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框架。

“但具体到某一种疾病库时,根据样本资源的特点,其采集、存储又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流程。”张永宏表示。

经过三年时间,北京生物银行按照国际统一标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的使用管理,建设成“一个信息平台、十大疾病样本库”。信息平台由首都医科大学牵头建立。“十大疾病样本库”则由301医院、天坛医院和佑安医院等11家具有治疗优势的医疗机构分别建设,目前资源库总建设面积已超过4000平方米。

曹巍表示,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主要负责促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和“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的组织实施,而这样的职责定位,也将方便未来生物银行的开发利用。

“二期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将积极探索相关机制,推动北京生物银行成为引领和带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平台。”曹巍介绍,立足于生物银行的国际合作及医疗机构与制药企业之间的合作将陆续展开。

仍在不断完善

“我国疾病临床样本资源极其丰富,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王彭表示,必须加速推动重大疾病生物银行建设,以抢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国际制高点。

据了解,目前一些医院对如何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资源库在认识上有待提高。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市科委希望各个医院能够将样本资源库的建设纳入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去。而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在这样做。

资源库的开发利用涉及到责权利等多方面问题,这也将是二期建设须重点梳理的内容。王彭表示,下一步,北京生物银行建设将重点研究解决资源库使用的流程、机制等问题。“使用样本时,资源方和使用方需要具体协商,既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条件,也要有完善的共享机制。”

而对于样本资源利用面临的个人信息泄露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张永宏表示:“北京生物银行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在样本采集时和后期使用时,都会签订知情同意书。而如果患者此后又不希望对外共享个人数据,也可以提出撤退要求,并签署相关知情撤退书。”

曹巍看到的是,目前北京的G20工程企业与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单位有许多交叉对接,未来资源库的开发利用,也将促进研究成果更快服务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