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来袭:21例感染者中1人康复,6人死亡

2013-04-03 10:40 · johnson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两人死亡的事件。截至2013年4月7日晚 全国共发现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21例,其中6人死亡,分别是上海10例(1人已康复,4人死亡),安徽2例、江苏6例、浙江3例(2人死亡)。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两人死亡的事件。截至2013年4月7日晚 全国共发现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21例,其中6人死亡,分别是上海10例(1人已康复,4人死亡),安徽2例、江苏6例、浙江3例(2人死亡)。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上海黄色预警禽流感

4月2日,上海启动流感流行三级应急预案,拉响禽流感黄色预警。从这天起,上海各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面投入对流感疫情的检测与防控,在全市设43个流感监测点,以应对前不久刚刚发现的禽流感病毒H7N9。这也意味着,H7N9禽流感正式被定级为较大级公共卫生事件。据了解,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委、市政府新闻办等委办局组成8个工作小组和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流感联防联控、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专家组,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对疾病危害程度研判和风险评估。

上海称黄浦江死猪未检出禽流感病毒

针对已发现的H7N9禽流感致死病例,上海市政府4月1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防控力度。此外,根据农业部兽医局和上海市农委的要求,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上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未现异常

根据上海卫生部门主动监测,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确诊并依法向社会公布,上海市死亡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类似症状和发病情况。

中疾控专家:近期或有更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中国疾控中心一位流行病学专家表示,近期仍有可能发现更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可能性,但是他表示中国疾控系统特别是国家流感监测报告网络和实验室能力,近10年来日臻完善,具备快速应对、防控新病毒的能力。3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从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已经研制出针对H7N9的检测试剂盒,并开始批量生产,尽快发到各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日批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上市,随时可投入批量生产。

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而目前正在中国出现感染人的H7N9禽流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

截至2013年4月7日晚 全国共发现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21例,其中6人死亡,分别是上海10例(1人已康复,4人死亡),安徽2例、江苏6例、浙江3例(2人死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答问时表示,3例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确诊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目前均未发现类似病例。

国家卫计委回应疫情公布:H7N9尚未纳入监测报告系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答问。在回答关于疫情为何31日才披露时,国家卫计委表示,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上海市卫生部门: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发现类似病例及时做好各项救助工作

上海市卫生部门已部署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高度关注不明原因肺炎,发现类似病例,按规范及时做好病例报告、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救治等工作,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一、 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从何种途径感染?有无密切接触者发病或死亡?密切接触者是否受到医学观察?

答: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根据我国不明原因肺炎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海、安徽和江苏(安徽的1例患者在江苏南京救治)的卫生部门对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实施了医学观察。上海的1例确诊患者发病前,其2名家庭成员也发生了重症肺炎,病因仍在调查和检测中。该家庭的3例患者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除此以外,上海、安徽确诊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目前均未发现类似病例。

二、 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各地卫生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展了哪些调查工作?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苏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中国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明确了相关病原学诊断。

三、上海的两例确诊患者均于3月上旬死亡,为什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才公布疫情?

答: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及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先后排除了感染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以及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在进一步检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一步核实,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上述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依法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

四、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出现一家三口感染不明原因肺炎,其中两人抢救无效死亡,是否与此次报告病例相关?

2月20-25日,上海市某医院先后收治了患重症肺炎的李姓父子3人,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李姓父亲被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另2位患者的诊断正在进行中。

五、H7N9病毒与既往H1N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专家正在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进一步判断。

六、若感染者出现早期症状就及时就医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板蓝根预防H7N9是否靠谱?H7N9病毒是否变异?会否人传人?昨晚,就公众持续关注的H7N9禽流感重重疑问,新京报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防控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钟南山。

板蓝根对普通流感有效

问:这两天网上充斥着对板蓝根预防H7N9的质疑。你曾专题研究过板蓝根抗病毒的作用机理,对此如何评价?

钟南山:我的研究目前只能看到板蓝根对普通流感的防治,比如H1N1、H3N2,有一定有效成分。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我没有研究,也没有查到相关研究,因此无法确认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有效。这次疫情还是新生事物,现有药物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界都还没什么研究。因此,我个人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问:对H7N9病毒是否发生变异,目前存在多种说法。按照中国疾控中心的说法,人感染的H7N9是一种重配病毒,重配和变异有何不同?

钟南山:世卫组织说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变异,变得易于感染人体,我不觉得奇怪。因为禽间流感病毒传播到人,中间存在种属屏障。但如果病毒在禽间发生重配,易感染性会增强,能被人感染上。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病毒是在禽间发生了重配,但没有证据证明人感染的H7N9病毒发生了变异。

从防控看不会“非典”重现

问:现在你依然认为H7N9禽流感重演10年前的非典疫情可能性极小吗?

钟南山:从目前的防控手段来看,是这样的。其实上海做得很好,对一个死亡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没有放过,而是坚持不懈对标本进行检测,最终发现H7N9这个新病毒。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应不存在疫情瞒报现象。

问:H7N9会不会大规模流行?

钟南山:现在最要害的问题就是H7N9会不会人传人,是否会出现人群中聚集性的病例暴发。我们已有了针对H7N9的检测试剂盒,下一步不断报告新病例,这一点也不奇怪。但分母是多少,我们还不知道,需要不断扩大监测范围。从目前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证据看,H7N9还没有能够人传人、大规模流行的表现。

传染源还需大范围排查

问:几年前,你和很多专家都提醒过,猪很可能成为H5N1禽流感和普通人流感的“混合器”,演变成大流行流感病毒。现在,H7N9也会面临同样风险吗?

钟南山:人感染H7N9和H5N1的临床症状很像。比如都会出现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38℃以上高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后期发展为重症肺炎,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但H5N1的传染链条已比较明确,就是从禽到人,因此一直处于散发的状态。H7N9是新的重配病毒,传染链条尚不清楚。现在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疾控部门要很好溯源,了解H7N9的传播途径。排查的范围还应更广泛,比如野禽、家禽、鸽子都是可能的传染源。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