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必将成为全球产业争夺的高地
中国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1日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生物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生产化阶段,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日趋成熟,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快速兴起,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欧阳平凯说,2011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3.6万亿元。在今年多数行业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医药制造、工业制造的增长都在两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发展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生物技术列入科技发展的五大战略重点之一。2010年,国务院把生物产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的生物技术和产业取得较大进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甲型流感、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突破,为服务民生健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超级稻、抗虫棉等一批农业生物技术先进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物化学品、生物能源等生物制造产品的开发,对于推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盟期待生物经济崛起
近日,欧盟智库欧洲之友(Friends of Europe)发布了一份名为《生物经济的崛起》(The Rise of Bio-based Economy)的报告。该报告由此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绿色欧洲论坛圆桌会议(Greening Europe Forum Roundtable)提出,有上百名来自欧盟各国的生物经济学家参与了讨论。这份报告为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发展生物经济提供了诸多新思路与新方向。
>> 生物经济是把双刃剑
欧盟研究与创新委员会生物技术农业食品部主任麦夫•鲁特( Maive Rute)指出,目前,欧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传统工业显然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而生物经济则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虽然生物经济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报告总结了欧洲发展生物经济的几点好处:在2020年之前可以创造千万个就业机会,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地带;截止到2020年,每年可创造310亿欧元的收入;将铁道运输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取代超过半数的石油资源,节省价值约490亿欧元的石油进口量,保障能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多样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生物经济并非毫无缺点。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欧洲政策办公室主任史蒂芬•辛格(Stephan Singer)认为,生物经济存在两面性,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生物经济的发展将消耗大量生物资源,而地球能提供的生物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生物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生物经济需明确的方向
欧洲之友研究学会秘书长贾尔斯•梅里特(Giles Merritt)认为,有关生物经济的讨论须尽快明确生物经济的定义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方向。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大卫•鲍尔多克(David Baldock)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出,生物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使生物经济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彻底理解这一转变对技术、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鲍尔多克还强调,欧洲需要创建有效的生物经济,并取得普遍共识。欧洲议会工业、研究和能源委员会成员朱迪思•梅尔克丝(Judith Merkies)也表示,生物经济不仅是“在消费产品上贴生物保证标签”,更意味着“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欧盟委员会农业发展总署生物能源与生物燃料部部长马库斯•霍尔泽(Markus Holzer)也提出,一直以来,人们对技术创新都非常关注,目前欧洲最需要的是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这一消费模式的转变就应当包括生物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 生物经济崛起需完整价值链
针对欧洲生物经济的发展,法国国家农民联合协会会长泽维尔•贝林(Xavier Beulin)指出,欧盟各国应当形成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和完整的生物经济价值链。
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对生物乙醇的投入产出比、经济价值、社会和环境影响等问题提出质疑,由此引发学界对实现生物经济全球价值链重要性的讨论。鲍尔多克指出,一旦我们明白生物经济价值链如何运作,我们就能判断哪些环节可以获取利润,哪些环节出现了政策失误。丹麦著名生物技术公司诺维信(Novozymes)欧洲区总裁拉尔斯•克里斯蒂安•汉森(Lars Christian Hansen)认为,虽然欧洲已经拥有启动生物经济产业的必要条件,如资源、技术、创新研究、产业化基地、劳动力等,但因为没有合理的基础框架,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物经济价值链。
与会专家认为,欧盟各国决策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来进行决策。欧洲植物科学组织执行主席卡林•梅茨拉夫(Karin Metzlaff)提出,欧洲必须将生物经济看成一个联合多个行业的网络,鼓励和促进跨行业合作,通过产业价值链创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合作空间。霍尔泽也表示,欧盟各成员国应统一相关政策和实施机制,消除各成员国与欧盟机构间的低效合作,推动建立连贯、共同的生物经济策略。
美国国家生物经济蓝图发布
美国白宫发布了《国家生物经济》蓝图,该蓝图总结了生物技术发展的紧迫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美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5大战略性使命。
>> 创新一半来自生物技术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特征,其发展依赖于生物工程,涉及农业、工业、医学、环境、海洋与空间等领域。有专家预计,今后最重要的创新约有一半将来自于生物技术。
在生物经济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加大对生物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将生物学作为推动美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者之一。同时发布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还为促进美国政府实现以生物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具体步骤。
一篇刊登在美国进步中心所属的《学科进展》上的报道指出,由于生物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美国政府将给予其行政优先权。“一个更强大的生物经济能够带来一系列好处:使美国国民更健康,活得更长久,也能够帮助国家发展更多的生物能源,减轻环境压力,还能够加快制造业的转化,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等。”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生物学研究专家MaryMaxon指出。
>>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白宫发布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罗列了5项战略使命,以促进生物经济可能带来的新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实现:
1.加大生物学领域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为未来生物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促进生物学相关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包括重点加强科学转移和管理。
3.发展和修改现有条例以减少生物经济发展的障碍,提高管理过程的可预见性,同时缩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成本。
4.更新培训机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结盟,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培训。
5.抓住机遇,促进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的良性发展,从以往的成功或失败案例中吸取资源、知识和人才等方面的经验。
虽然生物经济的进步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但是该蓝图要求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加大对生物科学的管理和规划的力度,使其能够为美国国家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人口的增长,美国社会对于健康服务,以及食品、饲料、衣物纤维、能源、化学品等物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Maxon提到,生物科学一旦更多关注这些国家需求的层面,将能够帮助企业生产出更多不以消耗石油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产品,满足国内需求。
而评估上述5项策略产生的影响,以及利用新指标衡量其带来的生物学领域的投入、基础设施、成果等方面的变化将是美国相关部门未来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以确保“国家生物经济”蓝图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