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美国官方资助的两所实验室已培育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变种,可能易于在人体之间传播。
美国联邦官员20日建议两家知名学术杂志不要刊登涉及这一病毒变种培育的细节,担心研究成果遭恐怖分子利用后成为攻击性技术。
病毒变种
这两所培育病毒变种的实验室分别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荷兰伊拉斯谟大学。
按照现阶段医学研究结果,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死亡率高,而自然界现有禽流感病毒不易在人体之间传播,人类受感染基本因直接接触感染病毒的禽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未雨绸缪,资助两所实验室研究禽流感病毒如何变得容易在人体间传播,以期发现监控基因,提早防控公共卫生威胁。
两所实验室以雪貂为实验对象,模拟人体对病毒的反应,培育病毒变种。
伊拉斯谟大学研究人员罗恩·富希耶说,他在研究中发现应该监控的病毒变异,有助于人们阻止疫情暴发,避免“悔之晚矣”。
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传染病研究主管安东尼·福西博士的说法,两所实验室培育出的病毒变种可在雪貂之间传播,但眼下尚不确定能否使人体感染。
尽管如此,实验室把这些病毒与其他可能被用作生物武器的物质一起保存在“特殊条件”下,防止意外。
艰难决定
国家卫生研究院20日接受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NSABB)评估结果,向权威学术杂志《科学》和《自然》提出“非强制性建议”,要求两家杂志仅笼统概括这次禽流感研究的成果,隐去实验室培育病毒变种方法的关键细节。
“NSABB强调防止研究细节落入不法分子之手的必要性,”《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说。
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科研活动办公室主任埃米·帕特森通过电子邮件确认,NSABB先前评估过这项研究是否会遭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国家卫生研究院传染病研究主管福西说。
美联社援引两所实验室的声明报道,研究人员在不得已情况下可能修改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
另辟蹊径
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建议受到不少学术界和媒体界人士质疑。
《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称这一建议“前所未有”。他在一份声明中说,研究人员获知其他人员的研究细节对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拒绝发表“缩略版”研究报告,除非杂志能告知读者如何获取全部研究细节。
两家杂志呼吁政府“另辟蹊径”,建立专门系统,让国际研究人员获取实验室培育病毒变种的全部信息。
坎贝尔说,《自然》杂志现阶段正在讨论如何让研究人员合理、可行地获取科研方法和数据。
按照福西的说法,国家卫生研究院正在建立这样的系统,让“有正当需求”的公共卫生官员、研究人员和制药企业获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