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年限不能缓解义务献血血源紧张

2011-12-14 16:00 · 张润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社会老龄化已经来临,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基数还是十分庞大的,当然相应的用血量也是惊人的,为什么我们的义务献血不能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这里面的一些因素不重视不正视,是无济问题的解决。

导读:我国献血法规定18-55岁公民可以义务献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社会老龄化已经来临,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基数还是十分庞大的,当然相应的用血量也是惊人的,为什么我们的义务献血不能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这里面的一些因素不重视不正视,是无济问题的解决。

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国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献血法》要对献血人群的年龄扩大到从17岁到60岁的范围,卫生部昨日(12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仅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还没有启动与之相关的工作。

推荐阅读:卫生部长陈竺带头无偿献血应对血液供应危机

无偿献血的涨幅赶不上医疗用血量的增长是造成常态化血荒的主要因素,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表示,相比于我国规定的18-55岁的献血年龄,国外的献血人群更加广泛,英国是18-60岁,加拿大是18-65岁,而在美国是大于18岁都可以献血,他还称全国人大明年将对献血法实施13周年的进行调研,有望将献血年龄放宽至17-60岁,不过这个说法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

针对有媒体报道,我国将调整《献血法》、放宽献血者年龄的报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例会上表示,目前这还只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还没有启动与之相关的工作。

卫生部指出,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有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邓海华说,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我国献血法规定18-55岁公民可以义务献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社会老龄化已经来临,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基数还是十分庞大的,当然相应的用血量也是惊人的,为什么我们的义务献血不能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这里面的一些因素不重视不正视,是无济问题的解决。

首先义务献血面临的挑战是,商品经济的冲击,目前义务献血者的权益保障,应该说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义务献血有偿用血这一违背经济学的行为,如果在价值上没有合理的等式,无疑困难是难免的,因此义务献血是可以提倡鼓励的好事,如果仅仅依靠这一渠道,危机是难免的。

其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义务献血参与的人数受限,不管怎么说献血之后对人体还是有影响的,加之我们公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条件的限制,除了年轻人和学生、军人,参与义务献血的动因是很微弱的,不正视这点,不加于改进,尤其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对献血的认识,是难于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而这样工作又是费时费力,恰恰又是我们不重视、忽视的环节。

还有我国义务献血人口其实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的农村还不具备条件,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现实的问题,比如劳动力问题,如果改变思路,主动深入农村,在农闲的时候,想方设法调动农村人群加入到义务献血队伍中来,无疑大大增加血源的供给。

贾林阳: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加数量来“输血”,不如增强品质来“造血”。要想提升公众的献血热情,提高献血量,相关部门必须用严格科学的技术手段保证献血者、输血者的健康安全,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同时,对献血者的血液用途更应及时公布和告知,以此消弭公众的诟病和不信任。

推荐阅读:人造血:大势所趋 前途漫漫

日科学家以干细胞制造血小板有望不再依赖献血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大量制造血小板,这种血小板无癌化问题,在对老鼠的实验中也能正常运作。据悉,这是首次有科学家成功以干细胞制造血小板,将来有望制造大量高质血小板,不再依赖捐献血液。

法国科学家首创干细胞人造血成功输入人体

来自法国巴黎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的卢茨·杜艾团队首次将用干细胞培育的血液输入人体,并取得成功。尽管发达国家的献血者数量不断增多,世界仍面临着严重的血荒。在艾滋病高发地区,血源紧缺现象则更加严重。这是国际医学界的一大喜讯。

中国科学家用转基因大米研制人造血

 由于献血人数减少,导致血液供应经常出现短缺。中国科学家已经从含有人类基因的大米中提炼出一种人类血液中所含的关键蛋白成分,他们将用这种蛋白制造人造血,治疗烧伤患者或严重失血的病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