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 吸烟是慢阻肺祸首

2011-11-16 17:00 · 张润如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被定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慢阻肺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第四大杀手,每年因其死亡人数过百万。研究证明,七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吸烟者。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被定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慢阻肺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第四大杀手,每年因其死亡人数过百万。研究证明,七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吸烟者。

根据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美国第四大致死原因。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该病将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死因。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症状有:呼吸急促、慢性咳嗽、痰多等,病情可在数周内恶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风险很高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症。

由于发病过程缓慢并逐渐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根据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美国第四大致死原因。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该病将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死因。

推荐阅读:慢阻肺将成为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

据统计,全球大概有6亿慢阻肺患者,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8.2%,约有4000多万人。“慢阻肺患者中,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占22%—29%,而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中,29%—40%的人患有慢阻肺。

慢阻肺是由于呼吸道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或颗粒中,导致气道产生慢性炎症,引起气道管腔狭窄、分泌物增多等,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出现肺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气短,在欧美国家,被称为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这种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因此当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在进行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时就会发生呼吸急促,甚至在睡眠等静止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气急。如果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加重病情,表现为咳痰增加、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推荐阅读: AJRCCM: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隐性遗传模式

1、慢性咳嗽:

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2、咳痰:

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伴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和胸闷:

不是慢阻肺的特异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有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5、全身性症状:

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肺功能测定是诊断转移慢阻肺的一个金标准。主要是测一秒钟通气率,就是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最大的感觉速度把气体吹出来,看第一秒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慢阻肺患者,一秒钟通气率小于70%;总呼气量小于同年龄患者正常人的80%。

吸烟(包括二手烟或被动接触)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要原因,其它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环境中的人也是易感人群,危险环境包括:

室内空气污染(如做饭和供热使用的固体燃料所产生的废气);

室外空气污染;

职业灰尘和化学品污染(蒸汽、刺激物和烟雾);

儿童期频繁的患下呼吸道感染疾病。

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控制烟草的使用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风险,预计在未来十年中患该病死亡的人数将增加30%以上。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可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也在为此付出努力,包括:

提高公众对慢性病全球流行的认识;

创造更多的健康环境,尤其是为贫困和弱势群体创造更好的环境;

控制烟草使用,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提倡和全民健身活动,减少慢性病的发病频率;

对可能引起早逝或残疾的慢性病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不可逆转性,一旦患病不可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减缓其加重的趋势,患者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不幸患病需得到及时且适当的治疗和照顾,而对于更多的健康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推荐阅读:  COPD新药研发仍任重道远

呼吸道疾病来的快 四十岁后定期检查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