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像动物一样,植物也有复杂的社会行为能力:它们会对“亲戚”和“朋友”奉行利他主义,特别讲义气,而对陌生人却斤斤计较,极力竞争获取养分。

蝴蝶花也有复杂的社会行为能力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植物能够感知邻居的存在,并能够识别它们的邻居是“亲属”还是“陌生人”,从而做出不同的响应。植物会配合它们的亲属一起生长发育,尤其是对同科的“兄弟姐妹”特别友善,互让养分。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同“陌生人”栽种在一起的植物相比,与自己的同族生活在一起的植物的根系要小得多。这意味着当它们感知周围的同族后,会通过生长较小的根系来作出利他的响应,特别无私,特别讲义气;当它们感知周围是其它种类的植物时,会积极争取有限的养分。
该研究小组认为利他主义和生物多样性对植物都有益,但很难预测这两种情况发生在同一时间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领导该项研究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生物系副教授苏珊-达德利(Susan Dudley)说:“了解植物社会交往的最大挑战是,我们无法解释植物的行为,而解释动物的行为很容易。虽然我们的研究已经表明了植物在“亲属”面前的变化特征,但如何将植物的行为与它们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
达德利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最新版的《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文章解释了这一相互矛盾的研究,描述了邻居的身份和存在如何影响植物种群的发育进程。她提出,把植物社会互动作为一个“黑盒子”看待,研究人员之前只看到了黑盒子外面的情况,也就是植物的外表发育情况,但他们还需要研究“黑盒子”的内部机制,了解植物个性特征如何影响发育状况,了解养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根系,以及内部机制发生了怎样的情况。
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阿曼达-法尔(Amanda File)说:“简而言之,社会环境对植物的发育很重要,如果我们了解了同族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时发生,我们就可以解决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亲属识别和植物性能之间是否有联系?植物亲属识别是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亲属识别是怎样形成植物社区和生态系统的?”(生物探索)
相关英文论文摘要:
Yes, kin recognition in plants!
Klemens (2008) criticizes our evidence (Dudley & File 2007) that root allocation of plants depends on the kinship of neighbours. He objects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setup and biomass results. Here we defend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etup, and show that Klemens misunderstands the study.
We use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an accepted technique in plant allometry (Muller et al. 2000; Cahill 2003), to assess root allocation. Our study met the conditions of McCoy et al. (2006) for unbiased ANCOVA because the covariate, leaf mass, could be measured with more accuracy tha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root mass and the covariate ranges are greatly overlapping (table 1). Our major result is robust to whether the model includes same or separate slopes and raw or transformed data. We presented the analysis that gave homoscedastic residuals and a better model fit.
英文论文链接:https://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4/1/69.full.html#related-ur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