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使用基因测序找到导致癌症的变异基因,从而根据它不同的特性对症下药,癌症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
记者从昨日在渝召开的第三届大中华区基因测序峰会上获悉,未来基因测序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测基因治癌症,疗效可从30% 提至80%
“ 肿瘤实际上就是人体基因组改变的一种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主任赖仁胜教授说,不过,即使是同样的癌症,也可能是由不同的基因变异造成的。基因的差别让病人对治疗药物有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病人进行“ 区别对待” ,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特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要进行个体化治疗,首先就必须找准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基因突变。” 他称,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准确了解这些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药物治疗。
赖仁胜说,目前医疗领域针对癌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方式,但手术可能造成并发症,化疗则会把人体内好的细胞和坏的细胞都破坏了,而且总体疗效只在30%-40% 左右,而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和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化疗的毒性,而且疗效可达到80% 。“ 乳腺癌、胃癌、肠癌、肺癌这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使用这种方式效果最明显。就像打靶一样,一枪命中靶心。癌症也将变得不再如此可怕。”
未来,两三小时即能“ 解读” 基因
“ 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三甲医院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 生物医学专家卡迪亚博士说,不仅是恶性肿瘤的治疗,还有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以及传染性疾病都可以应用。
比如现在日趋普遍的糖尿病,如果使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早期诊断,监控基因突变的潜在风险,就能让人们提早控制,预防疾病。
卡迪亚博士表示,现在进行基因测序的耗时还比较长,预计一两年后,只需两三小时,就能全面“ 解读” 基因。
同时,他谈到,基因测序技术从研究机构走向大众,今后的成本将越来越低,“ 在美国,过去基因测序的花费在50 万美元,甚至更多,然而不久的将来,成本可能降低到1000 美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人们想要解读自己身上的“ 奥秘” ,将来会越来越便宜。
用基因测序,中国科学家破解了欧洲肠道疫情
今年5 月中旬开始,一种罕见的肠道病感染疫情从德国蔓延至整个欧洲,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烧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当人们对这一“ 无名杀手” 一筹莫展时,中国科学家用3 天的时间,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新致病性大肠杆菌。
“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测试食品内的生物病原体,比如大肠杆菌等,保障食品安全。”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总裁马克· 史蒂文森说,这项技术已经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提供了食品安全监测,今后也有望在中国广泛应用。
